胡海岩院士来我校作“对工程科学教育的思考”主题报告

发布日期: 2021/07/12  投稿: 裴志茹    部门: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所)   浏览次数:    返回

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教授,来我校作“对工程科学教育的思考” 主题报告。校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教授、校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田立君、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施鹰教授,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戴世强,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郭兴明、副院长(主持工作)张田忠、党委副书记丁珏,以及全院师生等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承办,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主持。彭副部长对胡海岩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希望以本次报告会能为学校当前工程科学教育带来启发,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带来交流碰撞。



报告中,胡海岩院士首先从系统科学及其观点的视角出发,将大学的本质定义为师生组成的,在同一个重心中学习和传播系统知识的学术共同体;他以大学校长的角度,围绕工程科学需求、国家未来需求的发展,展开对工程科学教育的顶层设计思考。胡院士借用赋诗《仰望星空》为引言,表示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需要将大学建设发展与整个国家大环境密切联系,以此作为工程科学教育思考的起点。

接着,胡院士以专业带头人的视角,围绕钱伟长先生谈工程科学家应具备的三要素:“1.能够提出和论证工程可行性;2、能够寻找到最佳的技术途径;3、能够在工程失败时,总结失败原因并找到补救措施”,以此为标准,探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素养。由此,胡院士进而讨论如何策划和改革现阶段工程科学教育。他从工程科学实践、课程体系、教材改革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提问与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从如何解决学时压缩问题,到单独开设逻辑课程必要性;从宏观课程改革推广、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田,到如何理解看待当下内卷与躺平现象等问题,六问六答,胡院士从自己在工程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丰富经验和深度思考出发,一次次将本场报告会推向高潮,令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主题报告内容丰富,站位高远,蕴意深长,胡院士用语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不仅给当下上海大学课程体系调整的共性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更帮助同学们对中国工科科学教育与科技现状有了清晰的了解,对未来的学业安排和职业规划有了更准确的定位。



近年来,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专业教师积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知识与技能竞赛等方面持续探索,已取一些积极成效与可喜成果。

胡海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教材5部,培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非局部弹性结构的波动力学、飞行器机载设备的隔振、空间结构展开动力学等方面取得进展,解决了我国飞行器研制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撰稿:裴志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