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在线教学创新与研究”教学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20/04/09  投稿: 乔君君    部门: 教务处   浏览次数:    返回

4月3日上午,上海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的上海大学“在线教学创新与研究”教学研讨会(第一期)在D楼313智慧教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议以“深入研究、创新实践、实质等效”为主题,旨在分享“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的上大经验。

研讨会由教务处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彭章友主持,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到会并总结发言。六位来自不同学院的任课教师分享了自己在线课程教学经验。会议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的于歆杰教授以及高教社的张龙副主任“云参会”,全校330余名教师通过ZOOM平台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彭章友处长对上海大学从3月初开始的在线教学整体情况,以及在教学督导中取得的良好成绩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实质等效”本质就是线上课堂要和线下课堂一样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把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项目融入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兴趣。通过安排课前线上自学、课中互动研讨、课后延伸完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上海大学此次在线教学努力实现实质等效的根本目标。

我校六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在线教学“研究、创新、实践”的经验。计算机学院张博锋老师介绍了他在高年级研讨课《研究方法与前沿》中,通过融入“挑战性项目”,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在线教学的实战经验;理学院杨建生老师分享了他利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聚焦“任务驱动”和“线上过程化管理”开展《微积分》教学的心得;钱伟长学院姜颖老师介绍了他在《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上鼓励学生“守望相助、主动思考”的问题设计;悉尼工商学院姜爱萍老师展示了她在《商务统计》课程上紧跟时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做法;土木工程系陈玲俐老师介绍了她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上围绕学生“所得”设计过程评价点,考察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师荣晓佳自主开发了变声软件和视频+PPT互动软件,采用实时抠像的技术,解决了艺术类课程互动中声画不同步,指向不明的问题,提高了师生沟通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此外,来自高教社的特邀嘉宾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秘书长张龙副主任分享了疫情期间,全国在线教学的整体情况,并指出了影响在线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他认为,疫情是“危”也是“机”,以此为契机带来的课堂革命会给高等教育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



特邀嘉宾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于歆杰教授以《工科核心课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三位一体》为题,借助“雨课堂”平台模拟真实课堂进行分享。他指出在线教学带来了对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挑战,提出了大规模实时交互在线教学的“三大法宝”,即信息投递、学习反馈和知识众筹,以及在教学方法方面的“碎,动,减”三原则。最后又围绕如何在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教师对课堂的敬畏、对学生严谨负责的态度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最后,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校长做了总结。聂校长指出,未来的高校教师要立足课堂,善于深入研究,精于课堂实践,持续不断地进行学理探索,并把线上教育的成果坚持推进下去,并期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未来能多举办培训活动及研讨会,为我校教师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嘉宾们的分享加深了对“在线教学”创新的思考,对于“实质等效”有了更多的启发意义,并期待以后多多开展此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