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系卓越传媒工作坊暨“温暖中国年”寒假新闻采风实践启动仪式举办

发布日期: 2018/01/23  投稿: 倪瑜    部门: 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工作坊合影

1月20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与多家媒体携手,在上海大学行健楼举办了“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工作坊暨“温暖中国年”寒假新闻采风实践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主办,新闻传播系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指导老师赵士林、李建新、黄建新、龙锦、余丽丽、王雨琼、李道芳、马汇莹、李珠、尤杰等悉数出席。受邀媒体人有: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副总监陈良飞,新闻晨报周到客户端内容总监张佳昺,著名自媒体“上海全知道”和“脊梁in上海”出品人印济良,解放日报上观数据新闻中心总监尤莼洁、视觉中心总监张陌、视觉中心视频编辑海沙尔、视觉中心图片编辑张弛,以及腾讯大申网编辑董圣洁。


工作坊现场

会议共两项流程。上午由嘉宾陈良飞、张佳昺、印济良分享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及新闻态度。下午由嘉宾尤莼洁、张陌、海沙尔、张弛、董圣洁介绍“温暖中国年”寒假采风实践的具体事宜。


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副总监 陈良飞

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副总监陈良飞提出,新闻生产需要“想象力”。要从个案中找到亮点,从多个渠道找选题。书本、微信、闲谈、饭局、乃至街头巷尾深处,选题无处不在。他指出,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朋友圈不仅可以寻找最新的新闻线索,还能校对勘误、培养读者群;同时,充分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关键词是一项重要技能。应用好新媒体技术,加以强烈的新闻敏感和“想象力”,才能做出好新闻。新闻晨报周到客户端内容总监张佳昺则分享了在新媒体工作的实用技巧。“像码农一样码字”是他的理念:人不是机器,周到的记者写稿,所想即所得。编辑、排版、备份都交给后台代码。严格的写作规范、必要的资料存档,是周到记者的工作准绳。上海大学毕业生,也是著名自媒体“上海全知道”和“脊梁in上海”的出品人—— 印济良学长,以亲身经历传递出“我们不一样”的观点。学习、兴趣、坚持,成就了现在的“上海全知道”。印济良提到,思维要发散、入点要有趣、好选题要乘胜追击、选题荒可从兴趣入手,做到这些,就做到了“不一样”。


解放日报上观数据新闻中心总监 尤莼洁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讲座结束后,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两位总监尤莼洁、张陌,编辑海沙尔、张弛,以及腾讯大申网编辑董圣洁的介绍下,“温暖中国年”寒假新闻采风实践启动仪式顺利展开。采风的学生了解到,此次寒假采风实践以“温暖中国年”为主线,需要温暖的正能量故事。高质量图文是基础,若加以短视频则更好。采风的学生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老师分组指导,上观及腾讯企鹅号提供发布平台,重点发布并奖励高质量新闻。此外,“2018温暖中国年”将在大年三十于上观平台进行直播。解放日报上观数据新闻中心总监尤莼洁介绍了解放日报上观平台数据新闻制作模块,以个案为例,指出数据使得新闻中传递的信息更明了,大数据在新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解放日报上观视觉中心总监 张陌

解放日报上观视觉中心总监张陌表示,直播作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新型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可呈现新闻事实的现实价值,其在受众中的影响不可小觑。利用直播平台可以展示全方位的新闻视角。解放日报上观视觉中心图片编辑张弛,上观数据视觉中心视频编辑海沙尔则从几篇报道中解释新闻摄影、摄像的操作规范,详细介绍了拍摄所用的设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腾讯大申网编辑董圣洁详细介绍了“企鹅号”的个人运营方式,以“青春中国,年轻视角”为主旨,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可发布新闻的平台。腾讯后台会筛选出高质量的新闻加以推荐,且设立了一系列奖项鼓励学生多发高质量新闻。

传媒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平台,了解到媒体人的工作经验与态度。在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及各大媒体的支持下,本次“2018温暖中国年”寒假采风实践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