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海大学嘉定校区行健文体中心呈现出别树一帜的景象,一排身着正装,训练有素的志愿者正在向用人单位介绍数码艺术学院专业特色和优秀学子。原来这是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举行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与实习招聘会。

本次招聘会是数码艺术学院继往年就业与实习招聘会后的又一次推陈出新,是钱伟长教育思想又一次成功运用。它秉承学院“创新、创意、创业、创优”的育人理念和发展氛围,用激情和活力推动着学院的就业工作,吸引了具有行业龙头和前瞻地位的近百家用人单位来到现场进行招聘。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傅新华、数码艺术学院院长仲星明、党委书记朱宏涛、副书记徐晓夏等莅临现场对学院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也做了采访和报道。

纵观本次就业与实习招聘会,其高举三面“旗帜”,进行创新和突破。
旗帜一:准职场人再行动

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有着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从学生入学起就一直在学生中营造着一种生涯规划的氛围。继过去的一年的招聘会,又一批志愿者奔向招聘会志愿服务的岗位。
志愿者们身着正装,让本场招聘会充满了浓浓的职场氛围,让应聘者从进入招聘会的那一瞬间就不由的产生一种职业化、规范化的商务礼仪意识。从前期用人单位的邀请、各种宣传海报的制作、招聘会现场布置,到招聘会现场的接待、礼宾、秩序维护、现场服务和应急处理,都表现出了志愿者们越来越成熟的、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形象。
职业化的形象和专业化的服务为用人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成材。
“准职场”人的服务,以提高服务意识和强化服务意识为前提,旨在探索解决就业指导中心因人力和精力有限而无法同用人单位保持最良性联系的难题,探索解决志愿者未来的就业问题,探索解决通过志愿者协助学院解决其他同学的就业问题,最终促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用人单位对本次招聘会的一对一服务非常满意,对此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旗帜二:文化名片秀风采
学生是学校最好的文化名片。彬彬有礼、热情助人的志愿者组成了招聘会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流露出数码学子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他们佩戴着自己设计的精美胸卡,与用人单位递换着自己设计的别致名片,得体地与单位进行交流沟通,无私奉献,真诚服务,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的赞誉。
墙壁上,电脑中,展柜里,学子们的作品,不乏大气之作,,有些作品虽显稚嫩,但都在阐释着数码学子们在求学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气魄和胆识。
一件件作品,一张张卡片,一张面面笑脸,无不彰显出在文化产业大背景下的数码艺术的无边魅力、无限潜力和无穷张力。
招聘会上作学院一项品牌性的活动,本身也是一张文化名片,不仅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储备人才资源的途径,同时体现了学院“四创”育人理念中的创新和创意,彰显了数码文化的别具一格。这样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走进数码,“伯乐点将”,“慧眼识珠”。
旗帜三:校企合作创多赢

本次招聘会本着“学院搭台,学生唱戏,多方受益”的思路,受到了学院、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通过招聘会,学院向用人单位输送了人才,展示了学院文化,提升了学院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提高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推动学院的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变革。
用人单位直接吸纳了优秀的毕业生就业,弥补了人才空缺,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地发展,提高企业地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志愿者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储备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
毕业班的学生参加招聘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合的企业,成功就业,实现“学生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低年级的学生参与招聘会,增强了其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成果意识,对于良好的职场氛围的营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志愿者们慨叹:通过志愿服务,观摩招聘会,看学哥学姐和单位的沟通,我们上了一堂最好的职业生涯指导课。

拓思路,求发展。学院招聘会,不仅促进了学生就业,为企业输送了人力资源,同时为校企合作开辟新的道路。它展示成果、推介学生和服务社会,突破了校企合作过去“一头热”的现象,多惠多利、多方受益。
本次就业与实习招聘会以“服务人”为出发点,以“培养人”为落脚点,以“发展人”为着力点,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和教育同用人单位的壮大和发展架起桥梁,帮助现代大学生形成生涯规划意识与自我成才行为的统一,践行了钱伟长校长打破“四堵墙”的教育理念,为促进发展的有机统一,促进校企共赢,转型发展,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