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 以制度保质量 ——上海大学举办“以学生为中心,一流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8/07/19  投稿: 乔君君    部门: 教务处   浏览次数:    返回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废改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快一流本科建设,7月12日,“以学生为中心,一流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乐乎新楼召开。来自各院系的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务处工作人员及骨干教师代表100余人与会。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党政办、教务处、考评办、国际部和学工办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教务处处长彭章友主持会议。



首先,彭章友传达教育部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带领老师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彭章友结合上大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别解读了新时代上大如何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彭章友原原本本地传达了上海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他发表了题为《迎接挑战,扎实工作,加快一流本科建设》的报告,要求大家明确学校站位,对标一流,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擦亮特色。他还介绍了上海大学正全面启动的一流本科建设,指出落实立德树人,通过先进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用制度化、学生中心和国际化来保障一流本科的建设。立意高远、数据详实的报告给参加下午分组研讨教学管理制度的老师们提供了思路。



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介绍我校教学管理文件梳理工作推进情况。教务处从去年开始已启动文件梳理工作,本次会议邀请多元主体参与研讨,希望从“以学生为中心”角度完善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于学校、部处、学科、教学、教师、学生都有着紧密关联,牵一发动全身。今天,大家参与研讨,下周院系继续研讨,待制度确定后,我们需要有效执行,希望得到大家理解与支持。



接着,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应邀作了专题报告。他重点谈了上海近年来在推进的一些工作以及后续人才培养、本科教育方面的举措和想法。他提请老师们关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讲话的题目《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平时,我们惯称“本科教学”,这次会议的主题叫“本科教育”。“育”字凸显了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其实要拓展它的范围,包括立德树人、全方位地培养人才。今天上海大学召开这个会议,也是落实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一个举措。制度性的规范是第一步的,我们要避免“上热、中温、下冰”,希望大家广泛宣传、动员,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起来讨论和认识,自上而下形成一种沸腾的景象,做好本科教育工作。桑处长如数家珍一一介绍了上海市教委最新思考和举措,如思想政治工作、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转型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使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等。



下午大会分五个小组深入研讨教学管理制度及其修订相关事宜。三点半开始大会总结。骨干教师第一组召集人通信学院方针老师、骨干教师第二组召集人外语学院朱音尔老师、教学院长组召集人尹应凯老师、教学秘书组召集人曹园园、教务处考评办召集人乔君君老师等相继综述了小组研讨要点。



教务处处长彭章友向对奋斗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表示谢意。他期待教学院长们一同参与学校一流本科教学蓝图的绘制进程,“画一张美妙的图,要把这张画得枝繁叶茂,既有刚性又柔性”;他希望与会教师把研讨会作为契机,更多关心本科教育,参与本科教学,更多支持教务管理工作,希望参会骨干教师把信息传递到学院师生,营造好大家共同来关心参与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氛围,真正实现“以本为本”,尽快实现上海大学一流本科教育。



最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从理念、制度、文件、管理、环境、质量等方面作了总结。她围绕会议主题提请老师们思考“教学管理”定位。聂清指出,教学管理应该是规范有序的,具有明确的质量指向。她就“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谈了自己的思考,回应了究竟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究竟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为什么必须有教学管理制度?制度是服务于规范性的,是为了确保教学运行的公正性,更得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制度关联着教学运行,我们必须思考教学运行的闭环以及管理链条的清晰架构。制度也关联着质量的评价与改进管理,这牵涉到我们核心质量,也涉及到支持、服务和保障质量。制度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理念与机制。一流本科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很重要的是机制,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等,都有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它的贡献度如何评价。她勉励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人员率先做“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积极主张者。我们的岗位有没有魅力,如何让人们觉得这个很有魅力?我们教学条线的生态系统如何做好?教务教学教改生态环境的营造,要靠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来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