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高校图书馆未来服务职能的变革和挑战,图书馆馆员的引进不再局限于图情专业,而是日趋多元化。11月20日,“2018上海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建设培训与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由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及上海市高校图工委馆员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组主办,上海大学图书馆承办,旨在提升图书馆新进馆员在论文写作及基金项目申报方面的能力。本次培训会主讲专家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蔡迎春及上海大学图情档案系教授盛小平。本次培训会由上海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卢志国主持,图书馆直属党总支书记王远弟出席并致辞,共有来自上海市11所高校的72位馆员参会。

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书记杜夏明为大会致辞。杜老师首先对参会的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对上海大学图书馆承办本次培训会和周到的安排表示感谢。他认为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服务与学术研究应并重发展。杜老师和我们分享了目前整个上海市高校图书馆每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篇)、出版著作(6-8部)以及申请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10-15项)的情况,引人深思的是,数据显示发表论文的馆员人数占在职馆员总人数不足5%,这和上海高校图书馆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说明馆员在研究方面可能有所忽视。最后,杜老师强调馆员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学术能力,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和研究心得,希望大家能够尽快尽早地成为图书馆专业的行家。

蔡迎春老师以“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为主题,从如何规范写作、如何写得更好、如何提高录用成功率以及她的体会四个方面给各位馆员带来了很多写作投稿技巧。蔡老师提出写作时应注重合作,方法得当,观点明确,思考深入,善始善终;而投稿时,应做到投稿准确,按刊要求,不可群发邮件、一稿多投。

盛小平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为学员们讲授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细节与注意事项。盛老师从选题细节,课题论证细节以及各部分注意事项展开演讲。他提出选题要有时代感,注重国家需求与个人研究兴趣和基础的有机结合;课题论证时应有创新之处,切忌大而全,有2-3点创新即可等注意事项。

蔡迎春老师和盛小平老师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与大家进行了互动,耐心解答了馆员们提出的疑问。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培训内容对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在培训中收获了知识、信心,增长了见识,理论和学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对图书馆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