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上海大学“人工智能”公开课暨“人文智能丛书”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J202举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欧阳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大伟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与一般签约仪式采取的方式不同,此次仪式直接安排在了上海大学“人工智能”公开课的课堂上,200多名来自各院系的本科生和课程主讲顾骏、许春明教授一起见证了这一激动的时刻。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研究员担任主持。
顾晓英首先介绍了“大国方略”系列和“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一路走来的辛勤和收获。自2014年以来,先后在11个学院中开设11门通识课,其中9门课程先后于超星尔雅上线,同时两大系列课程已经结出9本图书果实,让“原生态”的精彩课堂被文字定格,凝练成书,将优秀的教学成果辐射到更多高校,滋养了青年学生和更广大的社会读者。

当天的“人工智能”公开课由顾骏教授、许春明教授联袂讲授。
课程以人工智能技术可能给知识产权提出的挑战为主题,由“人文智慧与人工智能”丛书主编、“人工智能”课程策划人暨主讲顾骏教授首先开讲
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许春明教授从法律的角度深层次剖析“机器人创作,知识产权归谁”的问题。课程班学生与教授们展开了热烈互动,现场气氛活跃。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阿诺杰就人工智能图书出版的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互动。
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戴骏豪介绍了“人文智能丛书”的出版情况,随后戴骏豪社长与施普林格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进行了“人文智能丛书”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开启该书面向全球的发布之路。

签约仪式后,欧阳华代表上海大学致辞,对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和“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所取得的社会影响力表示热烈的祝贺,肯定了《人与机器:思想人工智能》等“人文智能丛书”的出版,在呈现专业价值的同时,也展示了上海大学重点学科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意义。

最后,徐炯发表讲话。他首先高度评价此次版权输出的意义:这是中国思政课的教材第一次走向世界,这在中国出版界是一项填补空白的成绩。同时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有别于之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多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成果能够走向世界,是现今特别要鼓励的方向。徐炯代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向上海大学在推进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上海大学出版社在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做出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希望上海大学出版社在未来能够继续努力,在学术出版“走出去”方面日益深入探索,通过多方位拓展合作平台、建立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版权“走出去”尤其是学术出版“走出去”开辟更多的路径。
据悉,整个活动通过超星尔雅直播平台,以网络课程“人工智能”公开课的形式,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全程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