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9/11/15  投稿: 甄杰    部门: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返回

11月14日,由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市举行。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申群喜,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广东省社科院、上海社科院、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等近五十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议。

研讨会由中山社科联主席胡波主持。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申群喜教授首先致辞,他指出近一百年来香山与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香山文化和海派文化具有共同的特质。两地开风气之先,在工业、商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引领潮流,本土文化与西洋文化、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具备包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征。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香山文化具备海派文化的特征,与海派文化同样具备兼容并蓄的特质,发扬香山文化,需要吸收海派文化,在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次比较文化研究为主题的会议,开放的城市品格和风骨,使得香山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底蕴深厚,成为积淀文化内涵的集大成者,两者的文化比较必定会相得益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一一实现,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继承者。面向未来,香山的博爱、包容、创新、和谐的精神,上海的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两种底蕴深厚、富有活力的文化携手,理应朝着世界卓越城市的方向发展。

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讲话指出,中山文化的发展值得上海学习。中山用城市品牌讲好故事,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深入发掘孙中山文化资源;从大文化角度活化中山资源,重视媒体宣传,孙中山的文化符号成为城市的名片;组织学术活动,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建设孙中山文化交流的实践基地;团结孙中山研究专家,带领学术研究。此外,翠亨孙中山故居藏书资料丰富,建成图书资料数据库,同时中山市与孙中山亲属后裔保持良好的联络关系,这些方面都值得上海学习。未来宋庆龄研究会将与上海的高校,尤其是与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开展进一步联系合作。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熊月之教授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指出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完全同构,都是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区域文化。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都是中国不自觉地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自发性地调适的产物,是文化自觉过程中不可或缺阶段的文化变革先锋。上海给香山人提供新舞台,香山人给上海提供新元素。

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长虞和平研究员认为香山文化和海派文化两个区域文化典型的独特的案例,具有紧密联系与互动关系。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社会、最大的国际港口,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发展最快的城市,这四个特点,使上海具有多元共存、对外开放、追求功利、改革创新的特征。香山文化在香山产生,在上海发扬光大,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香山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出香山文化的先进性,也反映出海派文化的广博性。

广东省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王杰研究员认为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近代新思想的摇篮,是近代文化精英的前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吉奎从广肇公所的视角探讨香山移民对海派文化形成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秋光教授从两种文化相同的特性、相互之间的影响,考察了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关系。广东省社科院张金超研究员探讨了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的融合,认为《实业计划》是香山文化和海派文化融合的产物。

会上,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海派文化研究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和现状,还专门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与老上大的联系。

《近代中国》编辑部主任、上海社科院陆兴隆研究员认为近代香山籍人士开上海风气之先,对上海商业街和市民生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廖大伟教授从考察近代上海西洋音乐会和慈善义演的角度,揭示海派文化的历史形象。上海社科院宋钻友研究员认为1920年代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了消费空间,为海派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考证了中山籍革命家杨殷在上海的革命活动。上海大学博物馆郭骥研究员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角度,考察了他提出的“百货公司”计划。上海图书馆黄薇副研究员介绍了上图馆藏近代特色文献。电子科技大学曾欢玲老师介绍了香山籍名儒黄培芳的生平研究,罗兆麟博士则回顾了明末清初中西交流中的香山。

胡波主席对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作了总结,指出会议探讨了香山文化与海派文化的关系和特点,内容丰富,时间紧凑,话题集中,讨论深入,拓宽了研究视野。研究海派文化离不开香山,上海又提供了香山文化发展的大舞台。

闭幕式上,陈东主任、胡波主席、申群喜会长分别代表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中山市社联、香山文化研究会交换礼品,并约定明年的研讨活动在上海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