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紧紧围绕李强书记“立足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充分营造处处有艺术、处处有美学的良好氛围,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指示精神,学院积极参与城市公共艺术构建和地方重塑,其中旨在推进宝山区吴淞不锈钢地块转型的活动之一——第二届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于11月22日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该论坛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宝武集团共同主办,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发展研究院承办,油罐艺术中心合作举办。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教授在致辞中介绍说: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是宝武集团、宝山区政府、上海大学共同推进的“共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践成果之一。该框架协议于2016年12月签署,旨在通过政、产、学、研的四维合作,共同促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的建设,推动上海市吴淞地区的转型发展和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宝武集团产业园区发展中心总经理、上海美术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王语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与会学者、艺术工作者、建筑师、工业遗产开发者和活动家共同努力,为当下城市艺术景象从本土走向国际的重塑过程提供批评与思考,更为吴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此次论坛以“艺术,都市之颜”为主题,创设了一个开放式的全球论坛。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发展研究院艺术总监李龙雨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OCAT西安馆创始馆长凯伦·史密斯分别主持了“想象的城市”、“教育与城市”、“艺术与城市”三个论坛环节。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丝·莫里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韩国Mass Studies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曹敏硕等分别以“想象之城的条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新挑战——艺术,城市和工业遗迹”为主题做了主旨演讲。
论坛上20余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艺术、城市、教育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探讨和发掘在建筑构建的城市环境中,艺术、建筑和教育作为城市灵魂的作用。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为上海美术学院和吴淞国际艺术城的建设、上海的美术教育和发展、城市公共艺术和区域更新转型奉献了智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