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院系风采展示——音乐学院篇:确守初心 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 以乐铸魂

发布日期: 2019/12/13  投稿: 肖楠楠    部门: 音乐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2013年,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最年轻的艺术高等学府,依靠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其使命即是“高起点、大视野、以环球化的理念培养新世纪的音乐艺术多元化人才”。学院以“大学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为办院理念,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突破,担任着全校师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和本院的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我们坚持艺术教育、艺术推广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战略方向,拓展跨学科合作研究、跨地域艺术交流的泛文化平台,着重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为丰富与提高校园文化以及上海的城市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音乐学院特色文化

学院党总支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独具特色的开创了“回顾党的历史,聆听红色旋律”红色音乐系列党课,创造性地将音乐与建国史、党史相结合,增加了党课的丰富性、可看性。学院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录制“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快闪、“我爱你,中国”国庆快闪MV等,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打造艺术展演品牌,努力营造具有上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院每年面向校内外举办各类以艺术团和音乐学院师生为主体的专场演出几十场,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贡献。其中“泮池之声”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为上大师生人尽皆知的校园品牌项目。此外,上大音院还参与举办“挑战杯”开幕式、世界考古论坛的“上大之夜”音乐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东大路赛区闭幕式演出、“一带一路”校长论坛、亚洲人口大会(APA)、菊文化节“天天演”、“520”音乐快闪等活动。这些活动营造了上海大学独特、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展现了上海大学学子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以上海本地文化品牌为平台和载体,实现高校音乐资源的社会辐射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以上海现有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平台为载体,集合院内外优质师资资源,致力于市民特别是高校师生的音乐普及工作。借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平台,学院举办了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之春”素质教育开放周。2017开始至今,开放周已经联系举办了三届,累计成功举办了三十多场音乐会和二十多场讲座和大师班,音乐会累计辐射观众12000多人次。开放周力图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近年来的音乐素质教育成果,旨在为上海大学热爱音乐的师生搭建一个更方便接近音乐的平台。同时也为相关的区域、机构、伙伴们搭建一个拓展更多合作领域的平台,为了音乐跨域发展搭建更宽的平台。

学院也尝试通过工作室的形式,运用高校的音乐教学平台来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将高等音乐教学与社会力量相融合。音乐学院成立了国内高校首个吉他专业工作室,以著名音乐家屠巴海、吉他演奏家姚忠领衔,成立了著名男高音刘捷教授音乐工作室、中德美音乐治疗大师工作室、自闭症音乐康复研究工作室等。借助于音乐工作室的成立,学院尝试利用高校的音乐教学平台来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探索提升全校师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跨音乐学科研究。

四、积极开展国际艺术交流,持续拓展国际化办学水平

上大音院持续推进国际化办院理念,加强国际校级交流,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签署了本科生2+2培养项目,与德国汉堡音乐学院、澳大利亚音乐学院、美国瓦尔帕莱索大学、美国天普大学、英国巴斯斯巴大学、韩国大邱歌剧院等海外多所大学和艺术团体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上海之春”素质教育开放周平台,学院分别与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演艺学院举办交流音乐会,有力促进了两岸三地的交流融合。今年4月与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正式签订三方协议,联合举办2019季NYO-China训练营。今年11月,与世界著名的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联合举办“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交流合唱音乐会。通过国际艺术交流有力地促进我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注重学生教学的国际化,通过各类渠道,邀请国外院校的教授、博士来我院举办大师班和讲座。近三年,邀请国外著名音乐家三十余人次到院进行排练和授课。

音乐学院鼓励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引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来学院办赛,支持学生赴国外参加各类音乐类学科竞赛,以“赛”促“演”。音乐学院在近年组织了第三届中德青少年钢琴邀请赛上海赛区预选赛暨3rd BMC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等多个艺术类国际赛事。累计参与并获得各类国际艺术比赛大奖几十项。

五、开设“时代音画”课程,用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美育

对标中央要求,配合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将美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到学校日常课程教育中,在落小、落细、落实中下功夫。2017年春季学期,“大国方略”系列课程之四——“时代音画”踏花而来。如今,“时代音画”课程已是驰誉全国的“网红”课。它解码中国音乐和文化,深入挖掘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作品中所承载的历史烙印,引领学生感知时代,体悟百年变迁中的中国。课程汇聚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等多个院系近20名教师。课程开设伊始就受到《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得到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密集报道,引起极大社会反响。

六、以“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为平台,“演”“讲”结合提升师生音乐素养

围绕“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专业化”的办院理念,音乐学院从2014年开始开设了“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每学期定期推出了多场具有极高鉴赏性的音乐会。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通过音乐学院内外的专业师资、学生等对音乐的实践与诠释,向观众讲述音乐艺术的内涵、分类、历史、作品、音乐家生平,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基本知识等。让观众欣赏到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了解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熟悉表现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器乐形式的各类基本知识等。2014年到现在,音乐学院已经举办七十场素教音乐会。

七、多维度开辟第二课堂,让艺术之花璀璨绽放

学院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以时间活动为载体,不断地继续探索总结适合音乐类人才特点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学院学生工作通过“党建育人——夯实党建基础,重视党员发展”、“思政育人——凝聚专业特色,加强德育渗透”、“团学育人——发挥专业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实践育人——开拓第二课堂,体验志愿服务”四大平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在第二课堂拓展中,始终注意音乐理论与技能的多维培养,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的双重培养模式下为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艺术审美价值观。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专业特长,积极完成各项志愿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履行社会责任。2018年7月,我院20名师生作为援疆团的文艺演出队赴新疆社会实践,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带到了新疆的各个企业。2019年7月,校团委、音乐学院组织15名师生奔赴黑龙江垦区,领略“黑土风情”,传播文化艺术。他们的足迹遍布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先后共进行了数十交流访演,前往、北方共青农场、“中国齐齐哈尔SOS儿童村”等地进行志愿服务。

此外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专业与社会志愿服务相互融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先后与上海国妇婴、“天使知音沙龙”建立共建合作,用音乐为舒缓孕产妇的痛苦,用音乐启迪自闭症儿童的心灵。此外学生还通过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开幕式演出、第21届工博会创作演唱主题曲《科技情歌》、参与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文广实业有限公司主办的文化原创类讲坛节目《書声》等活动积极助力大型赛事,宣扬海派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助。

这些多维度、多领域的艺术实践,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深刻体验与传承海派文化与上海精神,弘扬当代中国价值与中华文化,坚定的走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