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第二届进博会的召开以及上海美术学院策划主办的“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收关展:“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于上海中华艺术宫正式开幕,近期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多维度报道了学院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文化报、上海教育电视台、央广网、人民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上海热线、上观新闻、中青在线、雅昌网等国内众多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报道了由上海大学主办的“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如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报道了由上海大学主办的“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并刊登了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及学术论坛侧记。
在参与第一届进博会的基础上,第二届进博会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受上海东浩兰生集团的委托,在上海市商务委和文旅局的指导下,担任上海非遗和老字号展区“江南民居馆”及“石库门馆”厢房展区的非遗展览策划与设计工作,受到了文汇报、新民晚报、新华网、青年报、上观新闻、北京日报、澎湃新网、东方网、经济日报、央视新闻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同时,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以手造博览会、非遗扶贫等抓手,积极服务国家非遗保护事业和非遗传承人,推进贫苦地区的定点扶贫工作。光明日报、新华社、新民晚报、劳动报、解放日报、中国日报、新闻晨报、上海日报、青年报、东方网、央广网、中新网、星尚频道、东方电影频道、FM101.7等39家主流媒体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次手造博览会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其中解放日报《不止于生活美学,手造也可“扶贫”》进行了短视频网络及纸媒的全方位报道、劳动报12月13日人物第四版整版报道《PACC“非遗扶贫”:设计师非遗传人背后的“红娘”》。手造博览会吸引了400余家外国媒体的报道和转载报道,其中包括Digital journal、Dailyherald、观察者报告等知名媒体,Digital journal阅读量更是超300万。

在非遗扶贫工作上,新民晚报以《非遗扶贫,设计先行古老手工艺的后现代生活》为题,专题报道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的形式,持续帮助非遗走出大山,走进当代生活,为提振当地经济出一份力。(https://paper.xinmin.cn/html/xmwb/2019-12-24/20/53229.html)
展望2020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将以“深美中国”为使命,充分利用国际化大都市的资源集聚效应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围绕上海实现世界核心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任务,为上海大学高水平建设、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