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上大人| 守望者

发布日期: 2020/02/04  投稿: 富旭    部门: 学生工作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返回

崔一冰,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作为2019年入职学工口的新兵,崔一冰同志主要负责学院本科生的党建以及2018级本科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虽身处重症疫区,但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政治站位意识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关注疫情的实时动态变化,甄别网络信息来源,及时、高效、准确地向学生发布疫情动态和官媒声音。作为学院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员,上传下达,及时向学院通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疫情防控与保障学生、教职工生命安全的通知、通告,协助学院防控领导小组联络、收集及汇总学院师生的身体状况、返沪时间等基本信息并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学院八百四十七名师生建起了远方的家。

崔一冰是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家里挂着一幅武汉政区图,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几乎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吹着街道口的风,品呷着珞珈樱园的落英缤纷,踏着武昌临江轮渡码头的青石板路回味着户部老巷的糊汤汉味。打小,他便习惯了用脚步去丈量、玩味身边这座每天都不一样的城市,江汉关的钟楼还有洞庭街的街坊门头,探寻梭回在时光流连中的江城魅影。可是,这一次,武汉生病了,病的不轻。但是还好,因为人在,城在,我和你一起扛,加油,MY WUHAN。

1月10号下午3时,我怀揣着对庚子鼠年的无限期待由沪抵汉,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伴随着列车员的广播,余光掠过左手边的二七长江大桥和右手边的竹叶山立交,移动的影像也在不停地告诉我:“快到家了”。核验身份证后,将身份证顺势装入皮夹,抬头便看见母亲穿着熟悉的藏蓝色灯芯绒外套站在出站口等着我,健步走上前,叫了声“妈”,母亲回复,“回来了”,简单的两句对白足以补足江城零下的温度,心里暖暖的,方才定心告诉自己,“武汉,我回来了”,“爸妈,我回来了。”

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和谐、和睦、平安顺遂的春节假期,本以为又是一个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唠唠家常,集五福,抢快手红包,可以在正月里陪着家人观影贺岁的寒假。可是,我们的城市突然生病了。23日上午,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第一号通告”,宣布自23日上午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同时,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也被暂时关闭。其实,抵汉不久,我便听新闻报道和坊间传出的关于武汉新冠肺炎的相关消息,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封城”,其实谁心里都没有底,因为一切来得太突然。家第一次成了“隔都”,电视里每天滚动播出的“战疫情特别报道”和各路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的医疗资源告急的求救贴士更是刺激着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在坚守武汉人的脸上真的难觅一笑。

灾难面前谁都会产生恐惧,说不怕那也只是应付场面上的托词,我也不例外。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各部门反应迅速,成立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安排全校的疫情防控工作。随后,外国语学院也在武汉“封城”前的22号,成立了应对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安排我出任学院党委联络人,负责协助院系、学工系统收集、整理、汇总学院教师的健康和返沪信息。期初,我也有过抱怨,认为信息汇总工作繁重、琐碎,给本就揪心的“隔都”生活徒增了压力。每天上午8点起,我准时坐在电脑桌前,从零报告到每日一报,再到学工办统计反馈学院留校学生信息和落实湖北籍学生“一对一对接”工作方案,依次转发至学院各个口径负责人。其间,有的归口部门若规模不大,信息收集便还容易,可以立转立反馈;有的涉及人数较多的部门,特别是动则数百人的本科生、研究生归口管理部门,从信息转发到收到反馈很有可能会挨到下午2至3点,其后还得花数十分钟整理汇总更新,有的时候一坐便是6到7个小时,若不是眼睛干涩、红肿或人有三急,也未曾想过离开。

后来,学校在总结疫情信息报送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渠道与平台优势,提升数据报送的及时、准确和高效,于1月30日正式推出“上海大学‘健康之路’专题信息门户”,通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师生数据的整合,通过大数据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师生的实时健康动态,切实将“关心每一位师生”的承诺做到的实处。而我身在其中,也感同身受。

随着信息更替工作的逐渐展开,我逐渐发现在冰冷的数字背后还积蓄着无数这世间的美好,它们与我一直环环相扣。当我看到手机置顶设置中的几十个群内,不时有师生发来,“我和家人一切安好”“已返沪,正在家中接受自我隔离,请组织放心”等内容的时候,我也深深为之动容,并开始体会到自己身上被赋予的重担。同时,学工办和学院也先后成立临时湖北籍教职工党支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温暖。其实,三十而立的我,深知自己早已过了轻弹眼泪的年纪,但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身处疫源核心区的我,终于明白了身处逆境之时,希望带给人的那份继续坚持的勇气与力量。我虽不是医学科班出身,但数年的医疗社会史研究积淀,让我明白了医生这份职业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除夕夜里,诗朗诵《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直击国人泪点,解放军医疗队“向武汉集结”星夜抵汉驰援抗击新冠疫情的壮举也同样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接着,来自上海、广东、山东、四川和河南等省份的专业医疗队也来到了武汉,并即刻投身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汉口医院、武昌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一句“若有战、召必回”,“请祖国放心”的誓言,诠释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坚定信心。“封城”封的只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与媒介,它封不住人心,因为感动常在。

因此,我在工作中逐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耐心,甚至开始享受因这份期待而溜走的每分每秒。等待中,我希望看到你的一声“一切安好”,因为这声安好便是晴天,便是我选择继续坚守的希望,让我开始知道“再坚持一下,就是隔离的意义,再坚持一下,等来的一定是胜利的曙光!”

永远不会忘记,27日,李克强总理抵汉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到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和建设者,来到武泰闸武商超市看望了当地群众,并握拳高喊“武汉,加油”;永远不会忘记,28日,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及新冠疫情防控任务时深情地说道,“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可以解决的,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可以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是的,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人在,城在,我为武汉代言。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1. 《青年报》 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02/02/1580649035137865475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 《上观新闻》 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06247.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