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在全国袭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紧张的防控状态。这个春节没有了原有的热闹,这个寒假也格外漫长。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有这么一群青年学生,他们虽然不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却同样是这场战“疫”的勇士,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但大爱之心驱动他们把青春播洒在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们就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们。
身在湖北疫区坚持为多家医院精准对接各类所需物资
对于家住湖北襄阳的95后女生冯思远来说,这个春节显得格外的繁忙,每天面对着电脑前各种医院物资汇总的图表和不停响动的物资对接微信群,身在疫区的她虽足不出户,但通过参与线上志愿服务,为湖北多家医院进行物资募集,历尽所能支援家乡,保卫家乡。冯思远是上海美术学院2018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的她,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希望能为自己的家乡湖北切实地做点什么。在网上关注疫情信息的时候,她发现了由一群湖北人发起的支援新性肺炎的志愿者团体——雷神山队,这个志愿团队通过收集整理湖北医疗机构物资需求信息,再通过相关平台,帮助物资需求方与物资提供方之间直接、快速、准确地对接。1月28日冯思远主动与这一志愿团队取得联系并加入了“雷神山队湖北医院物资”的线上志愿活动。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及团队的所做能够为湖北的医院带来多少物资,只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尽快为一些缺少物资的医院雪中送炭。接下来的几天,她和一群自愿加入的小伙伴们开始根据网上的信息挨个联系医院的负责人。直到1月31日,作为该群“电话组”组长,她带领队友们在4天内共联系了94家湖北省非武汉地区的定点医院,收集了他们对医疗物资数量的需求信息,并由“雷神山队统计组”制作成“湖北各地市医院物资汇总表”石墨文档。2月2日,“雷神山队”总共统计了湖北17个地区,一百多家医院数据,发布在“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微公益”“武大平台”上供物资捐赠方参考。2月3日,冯思远联络了襄阳地区的7家定点医院的负责人,组建了“雷神山队襄阳物资对接”群。随后“雷神山队”的小伙伴们在与“武大珞樱善联平台”的合作下,共组建了7个湖北地级市物资对接群,直接、快速、准确地对接了7种物资给数十家医院。截至2月17日,冯思远所在的“雷神山队湖北医院物资”线上志愿队,对接完毕的物资众多,其中包括目前较为紧缺的呼吸机、护目镜、75%酒精等。回顾这大半个月的努力,冯思远没有想到,这一志愿团队从一开始十几个人能够发展到现在一个近五六十人的大团队,也没有想到通过和更大的平台合作,他们的数据会被更多人看到,为急需物资的医院精准的带去了所需物资。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需求通过他们的努力被外界所看到,冯思远最初的希望为家乡防疫做点什么的愿望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逐渐成为现实。上海美术学院还有一群身在湖北同学,如研究生党总支副书记、18级硕士研究生关雅颂等,他们积极配合当地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他们说:这段时间,亲属、同学和老师都给予了很多关心,身在疫区能做的就是遵照防疫要求,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同时调节好身心,期待尽早能回到校园学习。

冯思远和她的团队

正在电脑前搜集信息的冯思远
守护好社区、村庄的最后一道防线
“凌晨一点二十分,客厅里窸窸窣窣,灯光透过卧室的玻璃花窗,又到了爸爸去防疫执勤的接班时间。睡意逐渐昏沉,感觉没过多久,天就亮了。我戴好口罩,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零下十二度的低温,执勤的袖章在凛冽的寒风中飘飘摇摇,内心却无比坚定。你为村民守护黑夜,我替你守护白天”。这是上海美术学院2019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王春燕在朋友圈里的一段文字,王春燕的父亲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东石村的村干部,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每晚都在村口执勤点值班。由于需要24小时不间断执勤,2月初村里开始招募执勤志愿者,王春燕从父亲那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村口执勤志愿工作。每天早上10点,王春燕就和其他四名志愿者一起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村口,无论是本村村民还是来访车辆,都需要经过执勤志愿者问询情况、信息登记、测量体温、细致消毒之后,才能视具体情况让其进入。中午12点午饭时间,五名志愿者轮流去村委会吃饭,由于时间紧,他们每天的午餐就是泡面,王春燕自嘲着说“最近吃过的泡面比我这辈子吃的还多!”从2月初志愿服务开始至今,王春燕每天按时到岗,冒着北方的风雪坚守好东石村的大门,累计检查劝返车辆150余次。14点交接班结束,王春燕又马不停蹄的和村上的干部一起在村里主干道进行防疫卫生宣传和检查,督促一些出门的村民带好口罩,并对一些聚众打牌的村民予以劝散。每天回到家虽然很累,但王春燕却觉得很充实,她说,从一开始自己就未曾想退缩,看好自家大门,保护好村庄的最后一道防线,让疫情早日结束,这是她最大的愿望。在上海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团队里,像王春燕这样走村进户、走进社区,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积极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家在江苏连云港的2018级研究生惠涵每天志愿向村民发放防控防疫宣传材料、慰问武汉返乡隔离人员,并将勤工俭学所积攒的两千元存款捐献给疫情严重的湖北。2016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狄舒恺参与社区执勤轮班志愿服务,对进出小区的外来人员和车辆逐一登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上海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的防疫志愿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用实际行动保卫好村庄和社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王春燕在督促进村人员扫码填写相关信息

在村口进行防疫宣传的惠涵

在小区门口志愿服务的狄舒恺
用艺术创作开展战“疫”
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型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电视上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迹,一个个舍身忘我的人物,让上美学子们再次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温暖。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召唤,上海美术学院团委和青联会于2月初向全院青年志愿者们发起创作号召,开展艺术战“疫”作品征集。宅在家中的上美志愿者们积极响应,拿起手中的画笔,踊跃创作,创作出一些列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题的美术作品。2019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陆千龑擅长插画,一直热心志愿服务的他看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后,决定将其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插画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新型肺炎并做好防护措施,激情满满的他连续创作三天,手绘数十幅作品,通过“青春上美”微信公众号对其插画连载三期,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为学院老师和同学送去防疫指南。2018级硕士研究生党员徐亦萱与其父亲,学院油画系教师、退伍军人徐步成老师用时数天联合创作的粉画作品《勇往无前》,描述了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钟南山院士为典型的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在危难的时刻依然坚守初心,怀着大无畏的精神做“逆行者”,和时间赛跑和病毒抗争。与此同时,院学生会传媒部的同学们早早的从寒假状态进入到幕后工作状态,连续多天将师生作品编辑排版、反复修改,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青春上美”、“上海大学”、“团聚上大”、“上海大学研究生”、“志愿上大”等微信平台供稿,向外界展示上美学子的创作热情。像这样用艺术创作进行战“疫”的上美志愿者们还有很多,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助力疫情防控。截至17日,已收到主题创作一百余幅,并通过各大平台进行推送,展现出上美青年志愿者们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历史使命。

上海美术学院学生抗疫主题作品(部分)
疫情防控的战役依旧继续,上海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们依旧在全国各地的“战场”上播撒着爱与青春,这就是上美青年的力量,这就是中国力量!我们相信有无数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攻克难关,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