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广大研究生收看中科院院士《科研诚信》网络云宣讲

发布日期: 2020/03/03  投稿: 夏明帅    部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返回

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仍在继续,但是学习的步伐却不能停止。为实现 “停课不停学,在线不停研”的目标,深入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弘扬科研诚信精神,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于2月28日组织广大研究生在线收看了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主讲的视频直播课《科研诚信和科研创新》,开启了一次特别的“云课堂”。

在这场视频直播课中,蒲慕明院士通过阐明科研伦理、科研不端行为、科研记录的含义,分析了各种灰色地带的不端行为,倡导科研人员应当忠实地采集、选择数据,加强科学交流与科学合作,做负责任有诚信的科研。谈及科研创新的四个要素和六大本质,蒲慕明院士指出科学家应当具备“信心、勇气、胆识、闯劲”的品质,正确处理科研诚信与创新的关系,秉持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在心里筑起牢固的科研诚信防线。蒲慕明院士向广大研究生介绍了探索式创新和驱动式创新这两种创新模式,提出诸多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鼓励科研人员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不惧挑战权威。



在这个长达三个小时的直播讲座中,蒲慕明院士分享了他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以及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执着追求与热爱,博学的谈吐,真诚的交流,耐心的解答抓住了每个倾听者的心。即使疫情使我们不能相聚于上大,但这场线上讲座却让身处全国各地的上大研究生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在网络上展开了热烈的“云讨论”,从网络的一条条弹幕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专注,下面我们一起上大学子们有哪些收获与感悟吧!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郑彤彤

作为研究生,科研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也是最重要的领域,而科研却并非易事,枯燥乏味、困难重重的特征令不少人苦恼。通过蒲院士的讲解,我知道了科学界公认的诚信规范(FFP),了解了一些灰色地带的科研不端行为,如数据采集、处理、报导“不忠实”的灰色地带,“剽窃”的灰色地带等。明白了科学交流中不能只是一团和气,要有公开批评争辩的精神,有接受别人批评的胸怀。“科学家的成就和他是否肯冒险直接成正比”,做科研要具备信心、勇气、胆识、闯劲才能选择和做成好的课题。

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胡威威

作为一名科研学习者,学术诚信是必备的品质。今天听了蒲慕明院士的直播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对于学术不端灰色地带的探讨。蒲院士谈到,对于数据采集,处理和报道,我们不能对数据进行不适合的处理,不能仅仅选择符合自己假说的数据,也不能为了职位升迁,为了获得资助而做出不实,浮夸,甚至蒙骗同行的科研成果。同时对于成果的idea来源我们要坚持原创,当遇到与他人idea相似时,正确的做法是与另一方合作发表成果,而不能剽窃他人的灵感。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也不能对眼前的利益过度坚持,否则容易造成合作终止。总的来说,这次线上讲座加强了我对学术不端灰色地带的认识,使我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对我未来的科研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梦丽

今天下午,我们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收看了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开主讲的“科研诚信”相关课程。蒲老师围绕“科研诚信”,从其内涵、灰色地带、本质、与创新的关系四大方面,进行了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也将做学问和做人结合起来,讲述了许多人生态度。整堂课不仅干货满满,而且还延长了三小时,由此可以深切体会到蒲老师传道授业的无私精神,以及认真程度。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当向蒲院士师学习,恪守科研诚信,遵守规章制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钰

作为一名研究生,做科研是我们整个研究生生活中的主要话题,今天听了蒲慕明院士的讲座之后,深受启发。仁义礼智信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重要的还是科研诚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诚信,作为一名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就更应该遵守科研诚信,同时科研目标和科研方法都应该合乎社会伦理。学术不端的行为要杜绝。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多交流,多合作,进行诚信公平的竞争,坚守科学评价的标准。诚信是一个人整个人生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在学术界也一样。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潘嘉丽

宅家也还有机会看蒲慕明院士讲解的关于科研诚信和创新的讲座,让我受益良多。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在中国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不忠实”的游走在那些灰色地带,而部分人却不以为意,此则已失科研真心。而科研不端行为,的日益严重,激烈的竞争、对第一的追逐、各自划圈的“闭门造车”,很多人都在这样的一个怪圈中,不断挣扎,就正如蒲教授说所的,他反映出了我们的科研体制与文化问题。而如何去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蒲教授在今天给了我这缺失的一课:科研行为不端,是世界性的问题。为科研诚信立好这把尺,我们责无旁贷。

文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吴伟倩

今日蒲慕明老师在直播中谈了科研诚信与创新,对于社科专业的我来说,在科研诚信这一部分收获颇多。在蒲老师本次的分享中,我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判断原则有了清楚的认识。在研读期间,读文献和写文章是贯穿研究生生活的最主要“工作”,这其中难免会有心浮气躁地时刻,切不可因小失大,不可因一时急功近利地杂念而放弃了做人的坚持。若说每个身份都有其对应的道德,那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教师的伦理是教书育人,我们研究生应该抱有严谨和端正的态度去做诚实的学问,这就需要我们将科研诚信规范牢记于心,既不投机取巧地犯错,也要尽力规避因粗心马虎而“诚实地”犯错。这次讲座让我更清楚了学术共同体中的他律原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自律原则。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陈明

通过在线收看今天蒲慕明院士关于科研诚信的直播课程,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搞科研搞学术的原则和底线,也充分了解到了之前所不明确的关于科研“剽窃”的边界灰色地带。尤其是我回想起之前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存在10%以上的重复率导致被判定为自我剽窃,通过今天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之前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应当引以为戒。另外,蒲院士还给我们分享了有关于数据选择处理的一些规则和思考,还有科研交流合作和竞争中的诚信原则,从中我能学习到了如何严谨规范地进行科研工作,为今后的科研树立了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