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抗疫”期间第二课堂拉开帷幕
———首讲《寻伟人足迹,传伟长精神》

发布日期: 2020/03/08  投稿: 陆晨    部门: 生命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3月6日晚7点,生命科学学院“抗疫”期间第二课堂网络授课拉开帷幕,邀请上海大学图书馆直属党总支书记王远弟以《寻伟人足迹,传伟长精神》为主题开展线上讲座,讲座由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晓青主持,生命学院全体本科生、环化学院、中欧学院部分学生以及三个学院全体辅导员45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



王远弟老师从钱伟长校长的生平概况讲起。钱老是江苏无锡人,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老曾说:“归根到底,我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正是因为他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他也才会主张“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接着,王老师给同学们详细叙述了钱老的青年求学之路。钱老从苏州中学毕业,获“清寒奖学金”,高考以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共20分,中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但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钱老为国家兴,为国家计,毅然弃文从理,转入物理系,刻苦学习,想要科学救国。之后,他投身12.9学生运动,获中英庚款于海外留学,继续深造,学成归来后,钱老科研报国,立德树人,投身于教育、科研事业,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已故的钱老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的颁奖辞是这样的“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随后,王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四个现代化和小康问题,对于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王老师有极大的信心。期间,王老师还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上海大学的泮池是钱老坚持要造的,因为有水的地方有灵气,而池中的天鹅也是钱老坚持要有的,正是因为钱老师这些小小的坚持,才有了上大如今这般美丽可爱的校园。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钱伟长纪念馆和伟长书屋。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同学们返校后能去钱伟长纪念馆、伟长书屋看一看,去泮池边走一走。



当前,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同学们暂时不能返校,但学校努力开拓网络授课资源。生命学院与环化学院、中欧学院兄弟学院联合开展网络“第二课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大学生爱国爱校、校史校训教育。学生们说,王老师的讲座让一位有些遥远的伟人以亲切和蔼的面貌出现在同学们面前,钱老一生勤奋学习,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时刻将祖国利益放在心中,为祖国建设奉献终身,永不言悔,我们每一位上大人都应为有过这样一位校长而感到自豪与感恩,每一位上大学子都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卓越上大人!



在接下来的网络思政课堂中,生命学院将继续围绕大学生学业发展、职业素养、爱国主义、心理健康、诚信教育等主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工作,推进辅导员和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在“抗疫”时期,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思想进步不停歇”,抗击疫情和思想教育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