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于3月2日开启在线教学。
文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
借助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全线展开冬季学期在线教学
宅其身,抱道行,让我们直击文院云课堂

面对疫情,文学院教师们用实际行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保障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力争为“停课不停教”这场教学“大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巡课听课看课,16位院系领导全体出动,全覆盖第一周全部课程,详细了解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调研线上开课的有效做法。
多元的教学形式
学院充分发挥老师线上教学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在线上课程准备期间,学院共有68 门研究生课程 ,90%是微信群授课。为进一步丰富讲课形式的多样性,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60%的老师及时更新了授课方式,采取 ZOOM 直播/腾讯视频会议+微信群讨论的形式,既保证讲授的流畅性,也体现互动的灵活性。
线上教学运行的第一周里,学院78名教师共计承担91门、357节次的本科生课程,老师们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他们使用超星平台、Zoom会议室、腾讯会议、微信群、QQ群等线上工具,采用线上直播、录播、互动讨论等方式,积极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悉心的课程设置
为保证课程质量,一方面,学院对课程审核严格把关,为每一门课程配备了两位课程审核人,一位行政分管领导,一位专业学科负责人。两位审核人均进入线上课程群听课,专业学科负责人主要审核课程课件,为课程专业质量把关。另一方面,各位主讲老师也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确保课程适合在线形式,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花式的课程签到
“一只穿云箭,千万学生来签到”,师生们虽身处异地,但屏幕上的一个个签到,让大家感受到屏幕对面的彼此。网络平台的多样,课程类型的丰富,加之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造就了多种多样,充满小乐趣的签到模式。
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下同学们的花式签到吧!

激烈的问难讨论
正所谓“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同学们在线上课堂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活跃了在线课堂气氛,也激发了个人思维,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在线课堂的效率。


贯穿始终的人文关怀

许多老师们在线讲授课程时,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把人文关怀纳入课程内容。如中文系汪雨萌老师的研究生课讲散文创作,都是以疫情期间各种媒体上发出的最新散文为研读材料,很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并在课前带领学生为这次疫情中不幸的病人、殉职的医生等默哀一分钟。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他们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张文娟:今天的散文创作课,汪老师通过带领我们读文章,让我们学习了散文写作,新闻写作以及新闻体写作的区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散文创作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文学写作不能局限于当下,要考虑它的文学意义,历史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还了解了如何书写灾难,如何考虑写作的切入点,如何对灾难进行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的是散文创作,更是对生活的思考。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分享。
杨至元:今天这堂课受益匪浅,信息量很密集,在汪老师的讲解分析下对新闻写作和新闻体写作的差别有了深入的了解,散文究竟应该如何书写灾难?非疫区的人们书写灾难也有不可取代的意义。这门课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写作散文,更启发文学背后的更加深刻的人文情怀与思想弧光。
王清洋:今天的课非常有启发性,对疫情期间灾难文学的及时关注,是文学当代性、现实性及人文关怀的鲜活体现。而通过对新闻和新闻体写作的辨析,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文学的反思意义和历史价值。这是一堂干货满满的网课,每个人思维的碰撞产生了许多精彩的火花,意义非凡。

历史系舒建老师在本科生通识课《中华家训与处世之道》的课堂上,充分结合人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读,搭建现实与传统的桥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讲述中国好故事,提高学习成效。最终做到将困难和古人解决之法、将爱国与励志奋起、将历史与现实承接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树立自强不息的学习态度,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实现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和品格修养充分融合。

舒建老师在《中华家训与处世之道》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

中文系蔡锦芳教授在中文学科研究生平台课《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基础与前沿》第一堂前给参与课程的学生写了一封信,激励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好好学习,坚定信心,相信一切终究会回到原来该有的模样。

蔡锦芳老师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基础与前沿》第一堂前给学生写的信
最后,让我们共同品读蔡锦芳老师所写之信,共度一个难忘的学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学们好!
虽然当下的疫情很严重,但生活仍要继续,学习仍要继续,我们的工作也不能停止。也许,有的同学和家人现在处境比较艰难,那么你还记得老师以前在课堂上曾经讲到过的“明夷”卦吗?那里面怎么说来着?“明夷之时,当艰贞固守”在遇到重大的艰难困苦之时,我们一定要有信念,有毅力,咬牙坚持,再坚持。
“在天地间,谁逃寒热。炼药开炉,冬雷破雪。种藏核仁,花飞雨雪。七接偃盖,造命奇绝。”请相信,过了这阵子,灿烂的阳光、明媚的春天、鲜花盛开的青山绿水的可爱中国,都会如期而至的。夜半天明,不欺时节!
那么,就让我们抖落一身的风尘,振作起精神,拿出我们的笔,打开我们的书本,开始我们新阶段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