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学院教职工:疫情当前守初心,尽职尽责担使命

发布日期: 2020/03/11  投稿: 许萍    部门: 美术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全体教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在校党委、院党委的统一指挥部署下,紧紧围绕学校、学院各项工作安排,在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尽早谋划疫情期间的课程教学、学生思政和宣传工作,凝心聚力、主动担责,涌现出一批在疫情期间守初心、担使命的优秀教师代表。

开展主题创作用艺术“战”疫

 

 

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中国美协、上海大学等单位提出的用艺术“战”疫的号召,举全院之力,积极投入行动之中,以艺术之笔践行国家使命,以专业力量担当社会需求,以此彰显经典传承、文化创新、社会服务的学院精神。1月底,上海美术学院发起开展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主题的美术宣传行动,向奋战在一线的人们表示致敬。本次主题创作由上海美术学院科研管理中心牵头承办,学院团委、学院青联会协办,面向全院师生征集以“抗疫防控”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其中收到海内外教师作品数百幅。这些作品有表现珍重生命的主题样式的,有展现医治抢救的写实样式的,有弘扬中国精神的象征样式的,有倡导科学防护的宣传样式的。这四类作品生动且艺术地展示了抗疫期间的先进人物事迹、上海援鄂故事、方舱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以及科学防护疫情知识等内容。如冯远院长创作的《二〇二〇中国抗疫》,采取宏阔的时空视角,撷取多组典型抗疫场景组合,描绘并塑造生动的人物群像,寓意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体现“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珍重生命”的大爱主题。陈青副院长在创作《白衣勇士》(细纹刻纸)中写道:“我想用直线条表达勇敢刚毅,用交错手法表现成城众志,希冀大家团结一心,早日祛除病魔,回归美好生活。”学院油画系教师、退伍军人徐步成老师与其女儿18级硕士研究生党员徐亦萱,联合创作的粉画作品《勇往无前》,描述了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钟南山院士为典型的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在危难的时刻依然坚守初心,怀着大无畏的精神做“逆行者”的故事。从二月起,光明日报、团中央、文旅中国、上海市教委、中国青年志愿者、艺术与设计、中国美协、上海美协等众多公众媒体以及专业媒体都多次推送、刊发上海美术学院师生的作品,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网络授课

 

 

随着3月2日上海大学新学期的开学,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只是这次的授课方式和以往大有不同,学生们与老师不再是面对面,而是面对屏幕开展网上授课。设计系汪宁老师积极参与上海大学“上大师生同上一堂课”的筹备中,承担了“课堂”背景的设计。面对疫情下的全新教学模式,上海美术学院专业课教师们这个春节就开始筹划准备新学期网上教学的相关事宜,从教案的撰写到课件制作,从上课方式到选用平台,他们逐一尝试,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如数码系的陈志刚老师,将网上授课的心得体会、建议与学院教师分享。在课程准备上,老师们也展示出十八般武艺,史论系教师胡建君主讲的《苏轼与中国文人画》一改往日单一的授课模式,将课程设计为创意情景剧本,以宋代为背景,让学生找出一些描写疫情、苦难、自然灾害的诗词、古文或书画,结合课程和古今,展开想象,创作情景剧本。数码系教师蒋飞在给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辅导交流中,运用数码技术,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虚拟替身的形象,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与此同时,在执行院长汪大伟的领衔下,上海美术学院对自主开发“上美app”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升级,不仅方便了学生寒假“院长作业”的上交和教师评阅工作,而且提供上课课件和学生作业在线观看,让网络授课更加入脑入心。学院教学管理中心从疫情爆发以来就持续做好学院招生、线上教学、毕业设计等各项工作,从前期预案制定、线上课程准备、信息平台完善、各门课程跟进、个案问题处理等,巨大的努力换来的是各项网上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将参与临汾应急医院建设实践融入课程思政

 

 

建筑系教师、中共党员谢建军2020年寒假携家人回山西太原过年,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让这个年节变得如此“特殊”。2月6日,临汾市政府决定将一所主体结构刚刚封顶的医院项目,用20天时间紧急建设,改建成类似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传染病应急医院,用于抗击新冠疫情,需要2月底前投入使用。该项目驻场牵头单位是临汾市建筑勘察设计院,由于工期紧、难度大、技术力量不足,院方和谢老师联系,急需他前往提供技术援助。得知情况后,作为党员的谢建军随即在第一时间前往施工现场参加义务技术援助、驻场服务以及施工协调等比较繁琐的中前期工作。经过18个日夜的连续建设,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于2月25日提前完成并已交付使用,谢老师圆满的完成了支援建设任务,而这一切谢老师并未告诉任何人。回到家后的谢建军老师并未休息,而是投入到在线课程的备课中,当谢老师将临汾市应急医院作为案例拿出来与学生讨论分析时,大家才知晓。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谢建军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在这次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是一次平凡而难忘、颇有获得感的经历。对学生们而言,谢老师与大家分析案例的过程,既是一堂专业的云端课,又是一堂传递特殊力量的思政课,既是对大家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再动员,也是凝聚上大精神,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再出发。

假期无休,在疫情防控中做好思政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期间,上海美术学院辅导员队伍尽职尽责,精准摸排各类学生动态,确保学生安全。1月24日农历除夕,是上海大学开始进行疫情期间学生状况每日一报的第一天,上海美术学院的辅导员们逐一对学生状况进行摸排,对在湖北地区的学生拨打电话,送去学校的关心与慰问。由于当时还未引进每日一报系统,除夕当晚,学院的辅导员们还在进行学生动态掌握及信息报送,让这个除夕格外与众不同。随着每日一报系统的研发,每天叮嘱学生按时填报成为辅导员的必要工作,辅导员们也纷纷使用上各类流量明星表情包提醒学生每日一报,让填报工作多了一份乐趣。针对湖北籍同学和留校生在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们常常与他们开展视频语音聊天,积极疏导学生心理,确保留校生和湖北籍同学的安全、健康。随着新学期开学,辅导员们也纷纷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主题班团会,并结合当前情况开展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工作等。如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开展了“共战疫情研途同行”线上主题教育,通过防疫期间学院涌现出的优秀研究生志愿者分享,树立榜样、学习典型,对进一步弘扬抗疫情精神进行解读。同时学院行政管理中心的老师以及各系防疫联络员们同样放弃节假日,一方面周全关心全院教职员工的情况,做到各项工作的及时上传下达,一方面做好疫情期间的线上办公和办公室值班,及时处理各类紧急情况,另一方面做好防疫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为开学做好各项准备。专业老师也采用各种方式来关心学生,如蓝星老师在假期期间和学生们持续推进“引导大学生应对负面情绪问题的文创产品开发”“抑郁症科普绘本创作”两个项目,与同学们分享“认知扭曲”“消极情绪”“拖延症”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同学们对自己心理、情绪问题的了解。与此同时,上海美术学院切实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疫情期间的宣传工作,“青春上美”公众号从除夕至今,连续不间断策划、开展与疫情有关的内容推送多达40余篇,从防疫的卫生知识插画到抗疫作品征集展示,再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报道宣传等等,通畅信息渠道、传递正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