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研究生党总支、本科生党支部联合举行“四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暨毕业党课

发布日期: 2020/06/28  投稿: 郑丽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6月24日下午,文学院研究生党总支、本科生党支部联合举行“四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暨毕业党课,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胡申生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大学快乐讲师团胡申生教授以“传承红色基因,创建一流大学”为主题作专题教育。文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文学院2017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文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文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文学院2019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文学院2019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及文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等支部共110名党员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袁铭主持。

会上,胡申生教授就老上海大学创办历程和办学经历作了详尽的介绍。他将老上海大学1922年10月到1927年4月的历史划分为了六个阶段,依次介绍了老上海大学的办校因缘、中国共产党人在老上海大学的活动、老上海大学学子与五卅运动及老上海大学最终被国民党当局强制关停等历史知识内容。他指出,通过追溯老上海大学的历史,上海大学的底色无疑是红色的。

接着,胡老师围绕“红色基因”,就上海大学为什么被称作“红色学府”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其一,老上海大学云集了一大批中共早期的革命领导者、理论家、宣传家等;其二,老上海大学是宣传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其三,老上海大学的众多师生为党的理论传播编写教材、出版刊物,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四,老上海大学共产党党组织积极参与了党的活动,是党的一个坚强的堡垒。其五,老上海大学的学子们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是全国许多党组织建立的发起者、组织者。其六,老上海大学的学子们,还深入群众当中,建立工农夜校、平民夜校等,促进革命理论的传播。他认为,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原因,上海大学被称为“红色学府”是当之无愧的。此外,胡老师还对“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大学,南有五卅运动中的上海大学”两句话的历史出处、含义等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揭示了上海大学所蕴含着的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最后,胡老师结合“四史”学习教育阐述了传承上海大学红色基因,弘扬上海大学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上海大学的特色,是上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有助于我们认清楚自身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从而为上海大学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报告会上,同学们和胡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2019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吴尚远

Q:“四史”学习中,作为一名非历史专业学生,如何做好“四史”学习?

A:“四史”学习与历史专业确实有很大关系,但这种关系对于非历史专业学生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因此,建议非历史专业学生可以多多了解关于“四史”教育的基本知识,最终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原因。

2019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殷送送:

Q: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在“四史”教育学习当中除了深挖史料,学习知识之外,还有别的创新、多样的方式吗?

A:当然有,比如可以参与到话剧表演当中,更加切身地对红色文化予以体验;此外,要结合专业发挥特长,创新发掘、弘扬上海大学的红色文化,最终使其促进上海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2019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党员纪亚楠:

Q:如何正确地利用老上大的红色文化资料?

A:要秉持一切研究成果都要有材料支撑的学术态度,客观真实地叙述上海大学的红色史实,正确地弘扬上海大学红色文化。

通过聆听、学习胡老师的报告,党员同志们对老上海大学的光辉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22年到1927年,许多共产党人在老上海大学的创办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上海大学众多师生积极宣扬、学习先进思想,投身社会运动,深刻践行了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的崇高理念。这对于文学院广大党员同志深入学习“四史”,尤其是党史,提供了丰富的知教育资源。本次宣讲会作为文学院毕业班党员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激励毕业生赓续上海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勇担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