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日期: 2020/09/30  投稿: 宋桂林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我国考古最新重大发现及其深远意义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对我们更好的认识、学习、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9月30日下午,文学院党委在306会议室举行会议,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市纪委监委派驻上海大学监察专员段勇,校党委宣传部部副部长吴铭,学院党政班子、历史系骨干教师代表、文学院学生代表参与学习。会议由文学院党委书记吴仲钢主持。



会上,吴仲钢带领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谈了认识与体会。

校领导段勇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广大考古学师生“受宠若惊”,我们要抓住机会,协同作战,围绕考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制定好任务表、路线图,扎扎实实的落实,推动考古学科不断向前迈进。

院长张勇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考古学与历史学科全体人员的重大鼓励,会有力的推动考古学科建设和考古科研工作的进展。对于文学院来讲,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学界,要把考古挖掘、科学研究、展示保护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界;二是对于高校,要落实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坚决落实总书记指示,扎实推动考古人才培养工作。

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考古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高校来讲,要保护好利用好古文献、古文物,培养后继力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考古。同时,要加强田野考古的基本能力的训练,为年轻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副院长宁镇疆表示,总书记的讲话有三个关键点:考古、历史、文物。考古是研究的重要抓手,考古地目的是为了阐释历史、保护文物。同时,考古与历史紧密联系,这恰恰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作为学者,我们应该不负韶华,为历史学科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系主任徐坚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考古学发展的四个关键词:挖掘、整理、保护、阐释,这四个关键词明确提出考古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挖掘和整理古文物、古文献,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考古学要努力做到与世界接轨,和而不同,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生代表沈科妗谈到,听到这个消息,从内心深处感到兴奋。我感到考古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上海大学的考古学、历史等学科发展迅速,我相信学校一定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会上,袁铭、倪兰、吕建昌、魏峭巍、王思怡也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分别谈了体会。(撰稿 李忠民;摄影 黄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