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别牵记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入学新生。他们是否已适应上海的大学生活?他们的学业是否顺利?他们与同班同宿舍同学交流是否顺畅?
10月15日上午,上海大学教务部主办、社区学院承办的“阳光圆梦,勇迎挑战”大类新生面对面活动如期举行。来自中西部地区的17名社区学院大类新生参会。社区学院院长尹静波、社区学院副院长佟丽宁、党委副书记黄欢、教务办叶蕾,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和范金萍,计算机学院教授李青、理学院教师王玉超、姚维利、邢菲菲,教务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陶媛、朱弘飞,教务部一年级办姚小洁、曹园园等参加座谈。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学校教务部顾晓英主持会议。

顾晓英老师简要介绍了此次面对面交流活动的目的。与大类新生面对面活动是教务部门的一个保留活动,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希望通过老师同学近距离交流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本次面对面,我们邀请中西部生源新生代表参与座谈,了解学生学情,沟通校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平衡可能具有的因地区差异带来的心理落差,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学习生活。
17位同学依次自我介绍,一一交流了刚入大学产生的自身学习、生活近况,提出一系列心理困惑与学业适应等问题,老师们热情予以回应,给出可行建议与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在高中与大学的过渡中所产生的落差感与不适应感,黄欢老师引用观点,形象地将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分别比喻成“客饭”与“自助餐”,期待学生更多付出主动性,不能再沿用高中被动接受课程知识。
对于个人学习与小组集体学习,尹静波院长指出,成长小组对个人学识与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同学们要注意自律,从小组学习中更多获得知识以外的各项能力。
对于多数学生提出英语口语、听力学习困难的忧虑,戴朝晖老师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英语预习的重要性,要事先制定可行的包括听、读、写的学习计划,遇到困难要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对于学生一进校就预设了毕业后即回乡报效的理想规划,顾晓英老师表示,同学们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今后学成回乡回报家乡值得鼓励,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代意义,理解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要积攒为国为民服务的真本领。

与子同行,静等花开。会议结束,顾老师代表教务部向与会师生赠送了《与子同行:倾听学生的声音》一书。午餐会时,同学们更感放松,敞开心扉。老师们了解到了同学内心的真实需求与想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流”。
阳光圆梦,勇迎挑战。这次面对面,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也给师生双方搭建了良好互动平台。学生提出需求,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了解问题,尽可能地给予解决方案。面对不同地区生源,面对面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自信阳光自强,这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建立精准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当晚,参与面对面的同学们发来感想。
理工1类 杨同学:
我特别幸运能参加今天的面对面交流,收获颇多。除了对各自方法的学习和对自己 和上大的更深入了解,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要求有了更坚定的决心。我一直认为勤奋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价值,和一切的价值一样,是否拥有它是一种选择,就像我可以选择在什么时候行善,也可以选择在什么时候独善,认为勤奋是生活的点缀,很充分,但不是那么必要。当我知道作为长辈的老师们仍然非常勤奋地工作和学习,我第一感觉不是惊讶,是惭愧。我本以为的优秀变为无地自容。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将那本就属于生活的一部分剥离开,再强行粘连在一起,即使再严丝合缝,也是支离破碎的。勤奋,并不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是生活的本身,如同举手投足一样的自然,当告诉别人这样一种生活的时候,如同闲聊的家常;缺乏这样一种生活的时候,会感到禁锢和枷锁;因为快乐而这样生活,又因为这样的生活而容光焕发。感谢上大和老师们给予的温暖。你们愿《与子同行》,我们必自强不息!
经管大类 郭同学:
开学一个月之际,我有幸参与新生面对面。从最开始一无所知地进入校园,到一步步地探索它,再到如今紧张地开展着学习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社区学院教学方法的魅力,在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之中成长。此次研讨中除了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分享和交流种种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难题,近距离接受教师们对我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建议,我更对在当今的时代下如何塑造自我、如何做合格的大学生、如何充实地度过接下来的每一天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学教育是我们进入社会的一个门槛,而能力和本领的提升才是帮助我们创造自我价值,从而帮助他人,为社会出力的关键所在。尹院长和顾老师对于人生格局的看法再一次让我认识到现在的我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坚持以功课为中心、重心,依托社区学院丰富的教学成长资源,不断完善强化自我,才能于不久的未来给自己、学校和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如我们共同分享的《与子同行:倾听学生的声音》一书所体现的,辛勤的辅导员和老师们在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实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借此机会使得我们学子的问题得到关注、解决,更大大增进了师生情,强化了教学的魅力——师生同行、师生共创、师生共赢。我为在这样的上大而自豪,我为在这样的社区学院而自豪!希望这样的研讨会继续进行下去,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走向自信阳光的未来!
人文大类 沈同学:
今日,我有幸参加了师生座谈会。师生相互交流,学生提出疑惑向老师们征求建议、老师们通过学生的描述发掘我校学生群体现存的问题。座谈会尚未正式开始,老师们就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活跃氛围,这让我们打开心扉、放下胆怯,与老师真诚交流。会上,每个同学都提出自己进入大学以来遇到的问题,老师们不吝解惑。这让我在解决自己疑惑的同时,也得以通过同学们的讲述看到大学生活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的问题。今天的座谈会于我有益,我很喜欢、并感激。
理工2类 靳同学:
今天很荣幸,我能够去参加这次座谈会。我所有参加过的活动中,这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体验,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形式的活动——与老师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有着深深的感触。首先它让我感受到了大学老师的不同,老师们都是热情的,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心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希望为学生能过提供更好的学院生活。在这次座谈会上,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在,同学可以就自己各方面的问题向老师寻求解答。老师都会很耐心地为同学解答。我也提出关于自己的一些困惑——关于英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的欠缺。老师的建议很好,我自己也会去作出努力与尝试。同时,每位来参加的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从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老师的解答中来审视自己,自己是否有类似的事情,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从而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学习有更加深刻的思考,让我可以去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是美好的,大学四年是宝贵的,我可以去做很多事情,可以去经历很多事情,我希望自己可以不辜负这段时间。后面与老师一起去吃午餐,和老师坐在一起去交谈,就像朋友一样,这是多么理想的状态!十分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同时也十分感谢今天老师们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