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核电厂建构筑物可靠性与抗震性能评价技术交流论坛举行

发布日期: 2020/11/03  投稿: 裴志茹    部门: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所)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由中国钢结构协会核电钢结构分会和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核电厂建构筑物可靠性与抗震性能评价技术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核电厂结构的隔震减震设计分析理论与应用”与“核电厂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与方法”为主题,报告嘉宾及特邀嘉宾在上海主会场参会,与会者在线参会,线上线下同步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皋、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巢哲雄、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刘毅、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弹、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厂址与土建部主任潘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秦山核电厂结构设计总工夏祖讽研究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名誉教授西川孝夫教授、日本Fujita公司主席研究员冯德民博士、中国核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葛鸿辉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苏成教授、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刘文光教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土建所总工褚濛、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所总工杨建华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交流论坛。

论坛由潘蓉主任、葛鸿辉研究员、刘文光教授主持。林皋院士和欧进萍院士分别就“复杂地基条件下核电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和“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主题作学术报告。西川孝夫教授、冯德民研究员、苏成教授、刘文光教授、褚濛研究员等分别讲述了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参会人员就核电厂SSI计算模型的发展与相关算例分析、减隔震结构等创新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充分讨论了隔震、减震的应用,及关键结构难题,提出了丰富而有效的建议,这些成果对深入研究核电厂建构筑物可靠性与抗震性能评价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在隔震、减震创新研究群体建设上更加明确与聚焦,稳步提升探索学术前沿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撰稿: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