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师生演绎实景大型原创朗诵剧《渔阳薪火》献礼建党百年

发布日期: 2020/12/09  投稿: 王超    部门: 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12月7日,大型原创实景朗诵剧《渔阳薪火》在新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演。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师生参加的主创团队采用激情澎湃的史诗朗诵和历史再现的情景表演,在新渔阳里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故事发生地,把当年中国革命红色源头的精彩故事搬上舞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艺术党课的生动形式,深入开展“四史”教育。



上海市中心有一条南北向的石库门弄堂——渔阳里,其中有两幢小楼,分别为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和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新老渔阳里之间原本有条小路贯通其间,陈独秀、俞秀松等都曾在这条小道留下深深的足迹。这条路被后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小道”。这两幢看似寻常的石库门建筑,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初期活动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创造了党史上的诸多“第一”。



100年前,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和第一个青年团组织在渔阳里悄然创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在渔阳里秘密出版。由此,许多党史上“第一”如第一个党的干部学校、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第一份党刊《共产党》、第一个党中央机关所在地等,相继在渔阳里诞生。尤其重要的是,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通知在渔阳里发出,拉开了建党伟业的历史帷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孕育建党创团的“秘密摇篮”,这是一段开天辟地、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



为礼赞这一“秘密摇篮”,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型原创实景朗诵剧《渔阳薪火》应运而生。央视主播潘涛是本次演出的讲述,主要演员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担任。他们认真学习党史,精彩演绎了百年前渔阳里的历史风云。



在《渔阳薪火》中饰演毛泽东的青年教师吴笑、饰演陈独秀的青年教师孙逊、饰演李大钊的青年教师谷京盛均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党员教师,群诵演员为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在读大学生。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党委书记李坚表示,作为上海大学“校史工程”深化的组成部分,此次由青年教师和学生担任主要演员的原创朗诵剧《渔阳薪火》,亦是师生共同学习四史、弘扬爱国热情、传承革命精神的最好实践和展示,是一堂生动的“红色学府的红色党课”。



《渔阳薪火》的舞台呈现别出心裁,除了主舞台,还有一条“小道”围绕着观众席,演员们在“小道”上踱步、对话,让观众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那条“马克思主义小道”。“红色主题需要新颖的呈现方式,红色故事,不仅要‘好’,还要‘亮’,艺术手段的创新是关键。”制作人吴斐儿说,“革命先驱也曾是年轻人,让他们的故事由年轻人演绎,走进广大年轻人心中,被更多年轻人感悟、喜爱,红色故事才真正拥抱了广袤的土壤,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扬。”(图文:王珮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