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至11日,家·校·医协同视角下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专题培训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J楼202举行,本次培训面向全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近150名来自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人员(武装部)人员参与了培训。此次培训特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桑志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孟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海音担任主讲嘉宾。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出席了开班典礼,会议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主持。

在开班仪式上,聂清副校长首先向参与授课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培训班应达成三大要义,第一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内涵,预防重在危机识别;第二是理清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脉络;第三是学习如何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践工作。她希望参与培训的学员在授课专家的引领下,对危机干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让知识转化为行为,让学工人具有更强的工作本领。

桑志芹教授作为本次培训的首讲嘉宾,以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从危机干预的总体构想、危机干预发展的路径、学校如何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处理策略以及创伤后的危机干预几个层面来深度剖析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方法,为学工人们分享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孟馥教授透过她丰富的精神科以及临床家庭治疗经验,从系统性工作的角度,向学员们阐述了大学生面临的四大类危机,危机干预就是当出现这些危险的情况,帮助学生们渡过这些危险。孟馥教授结合大学生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用系统性工作来进行危机干预,如何用发展的、历史的、资源的以及人际的多元轴视角去理解危机。

张海音教授具备丰富的危机干预临床经验,他结合自己参与的心理危机事件,向大家介绍了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常见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张教授提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面对危机事件会因为认知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而心理危机干预最重要的是做好倾听工作,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在一个被理解和容纳的环境中充分地宣泄和表达。此外,张教授也特别强调了危机干预人员自我心理保健的重要性,要在处理危机工作的同时充分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在学员交流分享环节,张旭、倪瑜、褚凤玲等7位学员代表交流了培训的心得、收获与期望,期待能继续参与类似的贴合学生工作实际的培训活动。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医院的密切协作和联动。此次培训围绕家、校、医协同视角,介绍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知识以及系统性的实践经验,来自学习系统、家庭治疗领域、学校系统的三位专家齐聚上海大学,透过临床案例、理论知识以及现场答疑解惑,丰富了参训学员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知识经验。(撰稿/摄影: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