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晚,应钱伟长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薛红老师走进大一活动课,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绩点为王’的大学里,我们的青春何处安放?”的分享。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吴蔚、副书记沈青松参加了报告会。钱伟长学院2020级全体本科生和部分来自其它学院的同学聆听了报告。

本次讲座围绕着“自我”和“社会”两个维度,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讨论当前大学生中面临的各种焦虑问题,并且将从“社会联结”的视角试图帮助学生向内向外进行双重的拓展——向内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向外更好地协调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起世界的参与感,从而打破“绩点为王”下的身份焦虑和社会困境。
讲座伊始,薛红老师以“Connection、Context、Capability”入手,介绍了她参加这次分享会的理由。她谈到了她自己授课的课程,以及在跟学生互动交流中发现当前他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薛老师着重谈了为什么选择“绩点为王”和大学生的焦虑作为讨论的话题。她介绍了在学业压力和竞争性的内卷中带给青年学生的紧张、焦虑和无力感,她希望她的分享会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他们面对的问题,更好地理顺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她现场邀请同学们一起做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试,并结合讲座前对钱伟长学院2020级同学的问卷调查,分析他们面临的来自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焦虑问题。
随后,薛老师引领大家如何认识自我。她首先介绍了“自我”的概念,认识“自我”的不同方式,但更重要的她谈到了当前学生因为“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出现了偏差而导致的自我紧张和压力,甚至是抑郁。她也给出了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自我调适的小贴士。另外,薛老师也从“社会”的维度,运用“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和“社会化”的概念,来分析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以及我们学会如何在这个社会中表现。

讲座的最后,薛老师鼓励大家都参加志愿活动,一方面能够看到不一样的群体和世界,另外一方面可以帮我们建立起更好的社会参与感。当个体和世界的联结感增强之后,我们也就能够走出“绩点为王”的困境中。在提问环节,薛老师解答了同学们在大一阶段关于学业安排、公益活动方面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讲座在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撰稿:陈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