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大学党委研工部和研究生师生代表围绕“重视美育”、“聚焦创新”、“关注体育”、“立德树人”在第一时间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分享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们师生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激励。高等教育身负“为国育才”的重任,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应把握大势,善于作为。百年大党,苦难辉煌,在百年历程中,有无数的革命青年为了国家强、民族兴而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正在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更应当擦亮青春的“奋斗”底色,敢于担当,奋进前行。当代青年生逢伟大时代,对于我们在学的青年学生来说,首先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还要崇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更要笃志力行,报效国家,做一个无愧于新时代的有为“新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 李瑊)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年提出了新的期待与要求。学习后感受颇深,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之重大。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担“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爱国奉献、立志高远、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青年人才,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育人力量;我们要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高追求,坚持科学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关键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产研融合,科教融合,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导师 苗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给予全国高校师生极大的鼓舞。作为一名常年耕耘在非遗传承和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师,深刻感触:我们要以社会责任感为导向建设一流大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多一点田野考察,多一点社会实践,让学生打开视野、走进社会、热爱祖国,找到自己的价值,做有用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要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如何让高校学子了解中国美学,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当有价值的。美育通识教育在今天很重要,希望有更多中国青年能拥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设大美中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讲好中国故事。(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 章莉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再次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上海大学具有重视体育、崇尚体育的优良传统,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新时代全校师生的奋斗主线,体育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同学们理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秉承上大优良体育传统,积极投身到体育课程学习和课余体育锻炼之中,努力将自己锻造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 秦文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有心怀“国之大者”,青年研究生做学问就要有“大格局”,要把个人发展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坐标中去,要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作为研究生辅导员,肩负重要的育人职责,应当有热爱教育的定力,谨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在“追卓越、创一流”的追赶之路上不断锤炼自身的职业本领。在日常工作中,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引导研究生明晰时代大局,树立服务国家需求的科研理想,用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王佳寅)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中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在矢志追求一流的进程中,需要把准方向,找准定位,抓准重点,用准人才,才能精准实现“追卓越 创一流”。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第一,要将立德树人之根本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学生的道德标杆,行为示范;第二,要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践行,在思政教育研究上,学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主动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切实研究当下“卡脖子”的高等教育要点和难点;第三,要将开放创新包容贯穿始终,创新工作方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党的红色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中,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管理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刁雅钰)
作为一名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博士生,我对总书记此次考察深有感悟。总书记提出“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人工智能大国,但和人工智能强国仍颇有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比如芯片制造、光刻机技术等。作为一名工科博士生,我们深感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我们应以国家需要为研究方向,不仅聚焦在论文发表上,更要在基础领域上有所突破,积极将核心技术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李恭杨)
今天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我对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感悟很深。作为一名理工科的研究生,深知攻关关键技术的重要性,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高强高导铜合金是高速铁路接触线的关键零部件,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绿色运行有十分重要作用,而生产这种高质量的材料十分困难,面对这种“卡脖子”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多年埋头研究,终于有所突破,实现成果转化。习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回首过往,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师生,不怕牺牲,为的是建立新的中国。如今,21世纪20年代的开端,跨越百年,面对国外技术的封锁,作为新时代的上海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我们应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为民族的复兴贡献微薄之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林文浩)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现在所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应是一个矢志追求一流的建设过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当代青年的坚定力量,我们既要“心怀国之重任”,又要脚踏实地、实学实干。上海大学与清华大学一样,都在“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指引下,不断“追卓越,创一流”。作为上大研究生的我,更应与时代同向同行、共同进步,在汲取先进学科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做既拥有创新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研究生!“后浪”的我们任重道远、负逆前行,但相信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青年们同心接续奋斗,定能乘势而上,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磅礴之力!(图书情报档案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 郑静萍)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何所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恰逢党的百年华诞,作为一名上大学子,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同时将自己所学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敢为人先、敢于突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法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瑜)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我们这一代,是充分享受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既是幸运的,也是肩负着时代责任的。接下来,我将从历史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中汲取力量,坚定为祖国、为人民不断奋斗的理想目标!我将实干实学,在自己的领域中脚踏实地,在务实、踏实、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卓越与创新,根据时代潮流和祖国需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刘茹梦)
时逢百年盛世、肩负历史重任,我辈上大青年应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以青春之我担国之重任,与祖国人民同向同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