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学工团队联合举办党史故事的文化艺术传承读书会

发布日期: 2021/05/23  投稿: 郑丽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5月20日下午,上海大学文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学工团队在东区文学院406会议室联合举办以“党史故事的文化艺术传承”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会,这也是文学院学工团队“汲史聚心”读书会的第五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国栓、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倪瑜、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袁铭及三个学院的学工团队参与读书会。上海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金伟应邀担任读书会的点评嘉宾,读书会由文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张旭主持。



一.主题分享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本科生辅导员王潇敏老师首先作“光影中的党史”主题分享。她回溯了长征的历史、原因、时间阶段、各部队路线,并配合影片《长征》中对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如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大会师的演绎片段,向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她指出,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具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无论是电影背后的历史画面还是历史人物,都是我们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

随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牛晨光老师进行了以“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为主题的分享。他从艺术绘画的角度切入,选取了《在党的一大会议上》《攻占总统府》《歌唱祖国的春天》《世纪智者》这四幅由美院师生创作的经典作品,结合党史背景的讲述,展现了从党的诞生到革命时代再到党的建设发展中的代表性时刻。在带给师生美的体验的同时,更激发了师生赓续红色基因的无限动力。

第三位主讲人是上海大学文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张旭老师,他的分享主题为“瞿秋白的革命与文学之路”。他从坚韧的革命意志、用文字参与革命、瞿秋白文学作品浅析三个方面对瞿秋白进行解读,讲述了瞿秋白参加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执教上大、最终被捕就义的一生,并通过对他创作的诗词如《江南第一燕》《卜算子·咏梅》《哭母诗》等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革命精神。

二. 交流讨论

袁铭老师认为,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建立“专业+党史学习”的党史学习教育机制。人文类专业可以发动师生进行“中国故事”的写作,充分挖掘历史故事、典型人物,提炼总结历史背后蕴藏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艺术类专业可以发挥艺术特长,通过话剧、电影、短视频、美术作品,用艺术的语言讲好党的故事。

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倪瑜老师谈到,虽然如今大家不再是在战争一线上用血肉之躯去冲锋,但也是在新长征路上奋斗,每一个人也都是战士,需要通过党史学习这样一种形式,不断充电与赋能。而借文学院读书会这个平台,老师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打开思路,形成成长的共同体。

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国栓老师指出,学史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还要学史增信,如牛晨光老师对美院不同时期师生创作作品的列举,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实现了学史与对学生的归属感教育的两相结合。

三.嘉宾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金伟老师就几位老师的分享进行点评。他认为影像、美术、文学作品能够生动反映建党的历史与其中的艰辛,可以挖掘更多党史中的重大事件,与校史结合,进行专题创作,向师生们进行分享,更好发挥其媒介优势和美育作用,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美术、影像、文学作品是记录和反映历史最好的载体。本次党史学习读书会通过图画、电影、文学作品的形式,通过回顾历史事件,向辅导员们提供了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途径,使他们能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真正成为理论扎实、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团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和更加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撰稿:徐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