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中国梦,青春耀百年!上海大学研究生志愿者助燃花博

发布日期: 2021/05/24  投稿: 匡可风    部门: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返回

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正式开幕。本次花博会以花为媒,传播美丽花卉事业正能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新思想;这是一场弘扬红色文化,庆祝建党百年的花事盛会。180个室外展园、64个室内展区百花齐放......炎炎夏日里,除了花香四溢与虫鸟飞鸣,上海大学研究生“小白鹭”更是本次花博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等12个院系的15位研究生志愿者参与花博会第一批次园区各类志愿服务保障工作中,责任、坚守、奉献、担当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将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在保障园区各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做好实践经验积累与深入研究,为国际社会与人类环境保护事业贡献青春智慧。



2019级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箫谈到:“作为新传学子,自然应该出现在讲故事、传声音、展形象的新闻宣传岗位上。但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很多其他学科背景的小伙伴具备了专业成熟的采写编摄能力及独特的选题敏感,这对新传学子而言是不小的压力,却更是反向驱使我们思考专业方向的内驱力。结合学科专业,在花博会我认为能做两件事,一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充分展现专业能力,做好日常事;二是深入体验花博,用心用情写出上大和花博的独特故事。”



2020级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文瑄谈到:“非常荣幸有机会成为上大‘小白鹭’的一员。参加花博会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锻炼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感受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特色魅力,观览花事盛会的盛况。作为第一批次的志愿者兼宣传组组长,在正式参与到花博会的各项工作中时,我才知道一次大型活动的背后有无数起早贪黑、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这样一次以花为媒,献礼百年的花事盛会,背后有无数科研领路人从管理、运输、保鲜、经济等方方面面献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而我作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会从管理的角度去观察花博会整体的运作。我认为管科可以在花博会的工作人员管理、供应链管理、鲜花的保鲜防腐运输管理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希望自己参与花博会志愿的这次经历可以提高我的管理能力,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用实践结果来反补知识漏洞,做到将科研成果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2019级上海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宋安宁提到:“花博会期间,在做好份内志愿工作的同时,我希望可以运用我的实践经历和专业特长努力为花博会贡献青春力量。我会尽微薄之力为花博会和小白鹭做好宣传工作,记录下花博期间的美花、美景、美事,让更多的人看到新时代上海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做出的巨大努力,看到崇明的柳绿花红,看到花博会的美丽景色,看到上大小白鹭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的每一个瞬间。”



2019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晓明谈到:“对于花博会这样一个大型活动,时间长、游客多,再加上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服务期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志愿经历较为丰富,遇到并处理的问题种类较多,相对而言,我能更从容地处理花博会志愿服务期间的种种问题,以在大型活动中,为人民服务,彰显上海大学风采,彰显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20级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枫提到:“作为产业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通过此次花博会,我对花卉产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场馆来看,花协组织以及各地花卉展出不胜枚举,可见我国花卉产业发展之迅速,我会发挥本专业特长,让更多人对花卉有更多的了解,完善花卉产业链,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推动我国花卉经济更上一层楼!”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在上海大学志愿者誓师大会讲话中强调:“花博会赏的是花,但作为研究生学子,更应看到的是包含文创、产业、技术等创新内涵。”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花博会志愿者,上大研究生们应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志愿者的使命担当,为园区各类服务保障工作贡献青春智慧。研究生志愿者们应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从花博会的产业模式、技术创新中开拓视野,为未来的实践研究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