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专题培训举行

发布日期: 2021/06/02  投稿: 匡可风    部门: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返回


为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促进和谐师生关系,不断提高导师的心理育人水平,助力导师既做学术成长引路人,更做学生成才领路人,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于5月31日下午在宝山校区东区1号楼蔡冠深讲堂特举办面向导师的心理讲座。此次讲座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和心理咨询中心顾问张海音医生主讲,各院系分管领导、导师代表、研究生心理辅导员等200余人参加,讲座由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汤琳夏主持。

张海音医生对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做了详细的介绍,使老师们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从当下时政热点出发,结合社会环境与具体个案,对心理问题的几个维度进行了专业解析,对大学生适应障碍、抑郁症、精神疾病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张医生结合研究生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严重精神疾病、心境障碍、人格问题的具体表现,提出了解决这些类型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引导在场的导师代表和心理辅导员思考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如何深入学生内心,探析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目标和效果。



讲座中,张海音医生还从家校联动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学校、老师、家长三方的责任界限,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应对学生多种多样的心理变化的技巧,尤其强调了家庭环境和成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突出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要积极从学生家庭寻找突破口。

张医生还指出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局限,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导师和辅导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既要应对学生的问题,同时又要察觉自身未解决好的问题,厘清界限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做到不把自身潜移默化地和学生的问题混杂在一起,是应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也是成长的契机。

在现场互动环节,到场的导师和心理辅导员踊跃提问,纷纷向张医生请教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经验,提出近期心理工作的困惑。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张医生一一详细作答,当场为老师们“支招”,张医生语言风趣,方法巧妙,现场氛围十分活跃,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



本次讲座,张海音医生为导师和心理辅导员传经送宝,提供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增强了老师们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信心,有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设,提高导师和辅导员的心理育人水平,助力导师既做学术成长引路人,更做学生成才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