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下午,我校作为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承办的2021年上海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圆满落幕。10月26日至29日,共有来自上海市41所高校共计101名辅导员参加培训,学员们在为期四天的时间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开展了系统的集中学习和互动交流,培训规模历届之最,已然成为最受上海高校辅导员欢迎的培训之一。
本专题旨在通过集中、系统、深入的培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视野,突破学生工作中的思维定势,增强思政教育研究能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辅导员育人本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海大学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结合多年的培训经验,在培训师资、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参加开班仪式,并向学员们阐释了提升思想政治研究能力的意义与价值,她指出思政研究不仅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学生是未来,而思政教育是面向学生、指向未来的。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她希望辅导员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深化对思政教育的思考,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认识中深化实践,进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成效,为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在开班仪式上,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向所有学员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基本情况、培训基地的发展历程以及本次培训的具体安排和学习要求。上海市教委德育处王瑾老师为学员代表赠送了学习资料,并祝愿本次培训圆满成功。
培训期间,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向培训学员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论,深入浅出的为学员们厘清课题研究的要素,指导大家从错综复杂的研究对象中寻找普遍的规律。《思想理论教育》杂志编辑周家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辅导员科研质量的,并就论文选题、撰写规范等方面向学员们做了报告;《高校辅导员学刊》编辑部主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朱平教授从现场的调研开始,围绕“从编辑视角谈辅导员科研特点及论文写作”向学员们讲诉了高校辅导员科研特点和工作的关系、选题和写作、建议选题和写作基本要求等。全国最美辅导员、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刘国权老师就“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与实务”进行了分享,刘老师从自身辅导员经历出发,阐述了如何将日常生活经历与思想教育研究相结合;详解了高校辅导员科研的思路与方法。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仁富教授以“把握时代问题,提升思政研究能力”为主题,为大家讲解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思政研究能力,提出通过把握时代问题,提高思政研究能力,为学员们进行思政研究提供了指导意见。
专家们的讲课纵观时局、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沿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内容科学、深刻、丰富,为辅导员科研明确了方向、指明了方法。
除专题报告外,培训研修基地还精心安排了素质拓展、小组讨论、专题沙龙等环节。在东方绿舟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使学员们迅速熟悉起来,原比例航母参观活动让学员们增强了爱国意识,较好地提升了培训效果。而在沙龙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燕教授与学员们深入探讨了辅导员的科研困惑,并将自身的科研经验分享给学员们,希望学员们树立科研信心。
结业典礼上,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员代表们进行了培训感受的交流分享,代表老师们结合此次培训的内容,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分享工作经验、交流未来开展辅导员工作的规划。
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成瑶代表培训基地进行了总结,她对学员们表现出的科研热情进行了鼓励,同时期望各位辅导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思践悟,在实践中提升思政研究能力。(撰稿/摄影:孙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