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上午,适值辞旧迎新之际,为更好服务广大学生,将管理工作落实落细,深化学院与园区协同共建机制,全面推进全程导师制工作开展,本着“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院办结对,共育新人”的原则,管理学院与后勤保障部公寓办在南区二号宿舍楼会议室举办“三结对”共建签约暨管院全程导师工作站揭牌仪式。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伟,后勤保障部党委副书记胡乾源,后勤保障部公寓办副主任吕宝川,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亮,管理学院副院长许科与全程导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宿管员代表和学生代表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管理学院本科生兼职辅导员沈婷芝主持。

活动开始,马亮老师就学生工作及全程导师情況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马老师围绕“传播思想守初心,塑造新人担使命”的主题介绍了学院的“五抓”制度——抓日常、抓质量、抓稳定、抓实践、抓研究,强调了学生工作要体现“五度”——思政教育有深度、党团建设有效度、疫情防控有力度、三全育人有广度、队伍建设有温度。在“五抓五度”的指导下,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全程导师工作,在学术活动、日常生活中构建师生命运共同体。

围绕学生生活园区及管院学生住宿情况,吕宝川老师以”安全温暖、有意义的和谐园区,成长家园”为主题分别介绍了公寓办的机构变革历程、上大社区概况、学生社区功能定位,并提出公寓办致力于打造多功能共享空间,愿与管理学院协同管理,合力育人,共建美好住宿生活家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吕老师的讲述中,一点一滴尽显上大公寓人的坚守与努力。另外,他还就管院学生住宿情况数据做了详实的统计和全面的分析,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带来了不少启发和思考。

紧接着,许科老师对本次“三结对”共建协议、管院全程导师工作站相关情况进行了综合介绍。许老师提到无论是管院还是公寓办,宗旨都是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利益。学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设立的全程导师制将在未来进一步向社区发展,每学期将由学院派驻轮值老师到社区为学生们开展关于生活、心理、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特色活动,努力将学生们培养成具有卓越创新精神、自主管理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水平人才。

随后,管理学院与后勤保障部公寓办“三结对”正式签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伟老师与后勤保障部副书记胡乾源老师共同为管理学院全程导师工作站揭牌,胡乾源老师为首期轮值站长李伟老师颁发聘书。在此过程中,李伟老师提到“三结对”是管院与公寓办结对,教师党支部和楼栋结对,辅导员和宿管员结对,结对让彼此的信息流通更快,老师也能更加深入社区,了解和指导学生的课外生活。胡乾源老师也指出了“三结对”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除了在课内,更重要的是在课外,结对后双方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更能够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受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接着,全程导师代表颜恩点老师、辅导员代表向华云老师、宿管员代表范静波阿姨、学生代表陈淑贞依次发言。颜恩点老师指出全程导师一方面需要为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就业方向、思想观念进行指导,相信在“三结对”和工作站的支撑保障下,管院的全程导师工作会更加顺利地在园区推行。

辅导员代表向华云老师谈及了自己多年的辅导员经历,她指出学生生活园区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阵地,而社区宿管员是帮助培养学生的重要助力。宿管员们对学生们行为的记录和评价让辅导员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了解学生,使得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宿管员代表范静波阿姨提到宿管员致力于为学生们营造安全、温馨的住宿环境,让学生们在课业之余也可以参与到公寓里的相关工作,在服务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范静波阿姨还通过日常工作的典型案例,指出“三结对”让彼此的沟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学生代表陈淑贞就全程导师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全程导师不仅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帮助解答同学们人生发展道路中的困惑。全程导师制搭建了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平台,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树立目标,坚定理想,坚持不懈地用心学习,夯实基础,为成为全面发展的管院学子而砥砺奋进。

最后,马亮老师对本次管理学院与后勤保障部公寓办“三结对”进行了总结。马老师再次强调了“学生在哪里,学生工作就在哪里”。本次签约与揭牌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要把后面的工作做实,通过“三结对”和“工作站”这些强有力的抓手,做到全方位育人,让学生成长成才。新辞旧抒胸臆,共谱学坛锦绣篇。学院在未来将深化推进院领导班子等按学期担任轮值站长的工作,希望与后勤保障部公寓办协同奋进,筑牢“三结对”组织堡垒,构建多部门合作联动机制,形成学生协同管理合力,更好提高学生获得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