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践初心——文学院抗疫突击队专题报道

发布日期: 2022/03/26  投稿: 郑丽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上海大学师生的生活。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3月2日,我校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文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大师生员工有召必应,积极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措施,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携手渡过了一段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院党委迅速响应学校指示,第一时间组建了由院党委书记吴仲钢带领的抗疫突击队。组员由副院长宁镇疆,青年教师刘蕊、黄凯、林威杰,院办杨丹阳,辅导员张旭、卜敏,学生骨干陈鹏、郭知平、李文凤、欧玥等组成。队员的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虽然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但面对疫情,他们有着同样的坚守。他们第一时间奔赴指定地点并组建了临时党支部,负责为嘉定校区转运至定点隔离酒店的128位同学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这支团队的“团长”是文学院党委书记吴仲钢,常被亲切地唤为“老吴”,更被称作为“老法师”。在这次抗疫防控工作中,他无疑是队伍的核心人物,起到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多次召集队员召开疫情防控会议,与大家一起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也积极和队友们谈心交流,为大家鼓舞工作士气。

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们,突击队队员们在开展工作前做足了准备工作。每位老师和同学都认真学习了防护服如何穿着和相关注意事项。到达上外宾馆后,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就随即开始了。按照防疫规定,队员们必须穿着密闭性极高的防护服,从校外隔离酒店的五至十四层楼,为128名学生测量体温、配送三餐、回收生活垃圾、引导做核酸……逐一落实到每个房间每名学生。一次送餐约占3个小时,一趟下来,汗水早已湿透了队员的衣服,就这样,队员们坚持了整整14天,参与配送了将近6000份盒饭和生活物资,回收了近5500份生活垃圾,引导进行了13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但他们从不喊累,从不喊苦。



疫情延伸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年轻队员能干的工作,吴仲钢书记和宁镇疆副院长也丝毫不在话下,亲自为学生送上餐饭,搬运物资,给其他年轻队员起到了表率作用,充分展现了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封闭隔离期间,同学们无法与抗疫突击队的师生们见面,但可爱的同学们会用特殊的方式对“大白”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些小小的纸条也让突击队队员们感到无比暖心。同学们十分感谢文学院抗疫突击队的辛勤工作,认真做好自我隔离和健康防护。面对老师的提示和关心,他们积极配合并及时回应。冷冰冰的电子屏幕之下,一堵堵房门相隔的两端,仍有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网络牵起的师生们。



3月21日,春分后的第一天,

长达十四天的定点隔离走向尾声。

师生们重返上海大学校园,

回到熟悉的校园环境中,

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学期的开始。

井然有序的校园、供应充足的餐食,

上大以温暖的怀抱迎接每一位文院er的归来。

春天或许姗姗来迟,但依旧翩然来访。

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会迎来新的开端!

感谢困难中所有的勇敢与无畏,

文学院抗疫突击队,欢迎归队!

(撰稿: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