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英烈,学习固初心 ——直属单位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读书活动

发布日期: 2022/04/06  投稿: 李琬    部门: 直属单位党委   浏览次数:    返回

4月5日清明节,直属单位党委办公室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政治学习读书活动,并结合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主学篇目为瞿秋白就义前夕撰写的《多余的话》,延伸阅读材料包括瞿秋白的《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致胡适的信》、瞿秋白之女瞿独伊和外孙女李晓云整理出版的《秋之白华》、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回忆与随想》等。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23年夏,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为上大制定发展规划,设想把上大办成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并着手制定学校章程、整顿师资队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建立共产党基层组织等项工作。“八七会议”后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后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在六届四中全会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后留在上海养病,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1935年1月红军主力长征时,被留在瑞金坚持游击战争,2月在福建长汀被捕,在被押期间写下《多余的话》,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多余的话》全文两万余字,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正文共列7个标题: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告别。坦诚而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曲折的心路历程。文中表达的个人际遇和感受,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给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读的历史谜题,也曾给他身后造成了诸多误解与政治余波。

清明忆英烈,学习固初心,本次学习让与会同志们对中共百年党史和上大红色校史的认识有了再深化、再提高。这也是直属单位党委办公室党支部“政治学习读书班”周周学系列之一,目前已进行到第九期,是“增强学习本领”、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一项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