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14:00, 2022年国际化小学期工作交流会在线上举行。教务部顾晓英、辛明军和杜晓庆三位副部长莅临指导,各院系教学院长、对接教师、教学秘书等近80余人参加交流会,会议由教务部邓斐今老师主持。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市属高校,上海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小学期是通过各院系邀请海外优质师资,在每年夏季学期前两周,为我校本科生开设全英文课程,与我们的师生共同开展跨文化交流和思维碰撞。
国际化小学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10年来,共开设各类课程467门次,外籍教师参与授课934人次,选课学生数达到12844人次。2021~2022学年夏季学期共开设课程46门,学生选课人数2695人,达到历史新高。

接下来,顾晓英副部长回顾了与国际化小学期一起走过的十年,就“线上课堂教学规范”主题,作了专业、细致的指导,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务必强化使命意识与责任意识。辛明军副部长重点对课程质量监控和课程评价两方面做交流,建议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请学生在课程效果、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做出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小学期工作越来越好。
在交流互动环节,管理学院单娟老师、机自学院王文老师、理学院夏铁成老师以及文学院段似膺老师等回忆了作为对接教师的工作感受。大家表示,不论从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氛围,国际教育论坛的思想碰撞,还是与院系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都收获颇丰,感受到十年间持续的变化。正如段似膺老师谈到的感想,她通过小学期项目,结识了既热心又富有学识的外教,见识了新颖的授课方式,拓展了自身的学术视野,还熟悉了欧美文化中的工作方式,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小学期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这也是教务部将“国际化小学期”作为长期主义坚持的初心。
最后,杜晓庆副部长对参会老师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年是国际化小学期正式实施10周年,教务部传承和发扬10年来的优秀经验,在新时代继续办好国际化小学期,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助力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撰稿:邓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