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鱼水情深、同心抗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抗疫物资捐赠答谢会在腾讯会议云端召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党委书记傅自力,副所长张俊,低速所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军蓉,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章荣平,副主任陈正武、张为卓以及专家代表,校对外联络处处长陈然,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郭兴明教授,院长张田忠教授,党委副书记丁珏、陈中元和副院长丁虎,力学系主任宋亦诚,系副主任王文昌、杨小权,力学系学生代表陈杨、郑吉利等出席了本次答谢会,会议由力学系系副主任杨小权主持。
6月1日,学院师生收到了来自共建单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1吨多、价值数万元的抗疫物资,包括:医用外科口罩、西瓜、水仙芒果、洛川苹果、奥利奥饼干等。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延长、宝山和嘉定三个校区力工学院的师生手中。在上海物资短缺,校园封控的期间,收到这些沉甸甸、金光灿灿的新鲜水果和必需品,师生们无比激动与感激。

答谢会伊始播放了“鱼水情深、同心抗疫”感恩视频,致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千里驰援。
会上,校对外联络处处长陈然、院长张田忠、院党委书记郭兴明教授致感谢辞。陈然处长说到,上海大学自3月开始封闭管理,遇到了很多困难,一路走来,正是校友、社会各界的援助,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支持。通过双方在党组织的共建,看到了钱学森先生、钱伟长先生与郭永怀先生的精神传承,看到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厚土壤,期待双方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对外联络处将通过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双方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提供更多的联动。
张田忠院长在收到捐赠物资后,亲手将物资送到了留校师生手中,他表示,在校园防控的关键时期,这爱心物资,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持续抗疫、战胜疫情的强大保障,也代表了同仁们对师生的深深牵挂和浓厚情谊。他希望双方在学术交流、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上能够深化合作、共建共赢。

郭兴明书记代表学院党委、学院师生对共建单位携手学院共克时艰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双方能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以党员和青年教师培养为党组织共建工作的重点,探索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深化双方在科研优势互补,基础研究支撑、工程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会上,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杨、硕士研究生吉利代表力学系学生表达了感谢。对同学们来说,捐赠物资是弥足珍贵的情谊,不仅为他们带来了一份光一份热,更带来了守望相助、并肩作战的感动。

最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党委书记傅自力讲话。傅书记谈到,学校与学院在疫情中展示了顽强的意志与越挫越勇的精神,让他感受到了上海大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给傅书记留下了六个方面深刻印象:超一流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创新团队、拔尖人才、科研成果和学科文化。他表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与上海大学、上大力学所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源于老一辈的科学家,他用八个字概括与介绍了中心:情怀,以国之大为内核的政治情怀;格局,以富国强军为内核的战略格局;奉献,以“风雷精神”(无私奉献,不懈奋斗)为内核的奉献境界;合作,以大科研观为内核的团结合作意识。接着,傅书记以五个低“低速起飞奋力领跑”、“低温砺冰创新突破”、“低声取静攀高跨越”、“低调流动形影自如”、“低头干事建功立业”凝练而鲜明地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对于双方的合作共建,傅书记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着力做强双方的党组织合作共建,以党建带共建、以党务促业务;二是联手创新人才培养,做强做深学生的联合培养;三是合力深化科研攻关,拓宽联合攻关、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四是严密应对各种难关,守望相助深化双方的情义。互动环节,丁珏副书记、丁虎副院长、陈中元副书记进行了交流发言。

千里驰援,同心战疫!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和气动噪声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同仁致谢,也希望双方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不断拓展、深化共建,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撰稿:裴志茹;摄影:杨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