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来文学院讲学

发布日期: 2018/06/28  投稿: 宋桂林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6月2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应邀莅临我校,在乐乎新楼上善厅做了题为《文学视域中的口头创编与书面写作》的学术演讲。讲座由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主持。

朝戈金研究员从FOXP2基因突变到人类会说话这一深远历史讲起,阐述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失衡、口头文本和语境的密切关系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口承与书写等问题。他指出,语词艺术具有程式化、情境化、具象、对抗格调、语境依赖等特点,掌握语词艺术不但有助于文学的口头创作,也对生活与工作的表达大有裨益。口头传统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包括民族志诗学、口头程式理论、演述理论等,而作为一个“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文学生产在与受众的紧密互动中回归模式化、类型化,重温口头文学传播时代的规则,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朝戈金是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管理委员会委员、《民族文学研究》主编。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实践中,他着力耕耘史诗、口头叙事、程式化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等领域,是一位学术视野开阔、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量级学者。他在演讲中多次介绍到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史诗歌手口头表演、整理、创编的情景。譬如他介绍了蒙古族《江格尔》为什么只在夜晚演唱,因为人们认为史诗中的英雄们白天忙着呢,晚上才闲下来听演唱,所以白天演唱他们听不到就不高兴,晚上听到了就高兴了。为了让史诗中的英雄高兴,一定要晚上演唱。史诗与信仰结合在一起。朝戈金还指出,那些杰出的歌手在史诗表演方面都具有超凡的现场掌控力,在表演中满足观众的需要,回应现场观众的疑惑和提问,所以每一次表演都有新创,都是一次创新。

朝戈金老师还是一位“新潮”的学者,他熟谙当代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学的创作现状,并将这种读者大量参与其中的文学创作与传统的口头文学创作联系起来,指出两者间的共性,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老口头艺术在有些方面是相通的。这让大家备受启发。

演讲结束之后,大家意犹未尽,就讲座主题踊跃发表感想,提出问题。朝戈金老师一一做出精妙回答,令在座师生受益良多。(陈婵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