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来文学院做讲座

发布日期: 2019/09/29  投稿: 郑丽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9月26日,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语委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老师,应邀来我校做题为“语言研究的理念与当代视野”的报告。此次讲座由文学院杨逢彬教授和倪兰副教授共同主持,文学院四十余名语言学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赵世举教授通过对“当前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备受外界质疑”这一现状况的探讨,提出了“语言研究首先要解决好学术观念和担当意识问题”的见解,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语言为用而生,语言学为用而兴,语言研究应该回归到实用性,不能空谈理论。接下来,赵世举教授围绕语言研究应“经世致用”的观点,从语言研究的基本观念、语言研究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和语言学发展的新天地这三方面进行了报告。

首先,赵世举教授解释了语言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三个基本观念。第一是“致用观”,即语言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把语言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赵世举教授指出当代语言研究应摆脱空中楼阁的困境,把研究视野转向当下的发展需求,回归到实用上来。譬如将语言研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帮助完善人机交互系统。第二是“发展观”,即语言研究应着眼需求,与时俱进,服务社会发展。赵世举教授通过梳理中外语言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催生出语言学萌芽到明清的中西碰撞促成新型语言学兴起,从中世纪以来欧洲语言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发现语言学发展脱离不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这个宗旨。第三是“多元观”,即语言学理应丰富多样,不该千篇一律。赵世举教授表明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构成的复杂性、语言功能的多样性等都决定了语言研究应该多样化,语言研究可以从语言本体、语言使用和语言应用等层面多维度进行,不应该固步自封。综合这三个基本观念,赵世举教授认为:语言学者理应具有经世致用的正确学术观、引领发展的社会担当和尽责奉献的家国情怀。

赵世举教授还谈到语言研究中需要正确处理的两对关系:中外语言学的关系,本体和应用的关系。赵教授先指出现代汉语研究存在尚古崇洋和西体中用的误区,语言研究应当回到正途,从语言事实出发,择善而用,继往开来。而后分述了语言学并非只研究语言本体,而应立足基础,面向应用;语言学不能不管应用,应借助基础,开拓应用的观点。

最后,赵世举教授基于“人机共生,未来已来”的观点介绍了理应关注的语言学新天地:语言研究应与计算机学、经济学、医学、政治学、人类学、地理学和军事等学科领域进行结合研究,开辟出新天地。赵世举教授强调人类正迈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时代,人类社会正在被重塑。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在科技变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语言研究可与人工智能的有效结合能帮助机器识别自然语言,推进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同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发展也带来了语言本身的一系列转变:语言载体由文字转为数字化、语言使用形式由以传统的口头或纸质为主转为以计算机为主、语言服务方式趋于智能化和个性化、语言应用范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日渐宽泛和复杂等。这些转变为人们带来了福祉,推动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赵世举教授针对当代语言生活的转变作了“当代语言生活的巨变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因此亟待关注、研究和回应”的总结,对语言研究提出了“应时代发展,答现实问题,服务国家和社会语言需求”的展望,为语言学专业的同学提出了关于职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当着眼于当下的科技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需求拓宽职业发展的视野,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让语言研究跟上数据化智能时代的步伐。

讲座之后,同学们就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专业发展等问题向赵老师提问,赵老师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也感觉获益匪浅。(供稿: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