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2019年“长三角环境综合治理”论坛

发布日期: 2019/10/30  投稿: 滕晓黎    部门: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坚持以初心凝聚力量、以使命激发担当,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进位、深度对接,为长三角区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集体智慧和力量,10月27日,2019年第八届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之长三角环境综合治理论坛在江苏盐城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盐城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承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100多位代表参加应邀参加。

首先,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副书记吉旭东、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蒋长敏、上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冬英先后进行开场致辞,三位书记共同表达了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美好愿景的期待。钱冬英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环境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应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求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技创新供给,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本次论坛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从产学研一体化视角出发,聚焦长三角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有助在区域优势互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综合服务能力与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

论坛以“创新发展促转型,助力长三角绿色发展一体化”为主题,邀请了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产学研一体化,长三角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分享。首先,来自华东理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刘勇弟教授就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Fenton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处理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卢士强教授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规划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享,基于社会经济现状对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空间现状和环境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陈善平教授陈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全国垃圾处置方式和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上海垃圾分类的成效,并对现有的垃圾处置利用体系进行新的展望;华东师范大学王格慧教授就《长三角背景点崇明岛大气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为题作与会报告,对崇明岛大气污染历史变化趋势和崇明岛2018夏季大气污染现状与来源两方面研究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陈丹教授以《实现“无废城市”目标的技术、标准与政策突破》为主题,结合中国固废治理处置体系的发展,对中国固废处理技术及体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并探究了一些应对政策;中国科学院南京士壤研究所宋静教授对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DUMIS)在场地调查和修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现行土壤环境调查方法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煜老师以《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群特性与实际应用研究》为题进行了报告,详细分析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分类、优缺点以及应用;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张水水副总工程师以《工业浓盐水零排放结晶盐资源化技术介绍及案例》为题作了汇报,通过多个不同地区的实例项目,展示了该公司工业浓盐水零排放结晶盐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会上,与会人员就环境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通过分享成功的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和实践案例,为未来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一体化治理出谋划策。

最后,上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延枫作闭幕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分享绿色产业推进及环境治理新方法、新技术,共话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共谋创新驱动新未来,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新发展精准把脉问诊。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人民群众的企盼;绿色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不仅要打造创新经济新高地,也要打造生态价值新高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会议提议与会环保专家和相关环保企业不忘初心,携手奋斗,共同为早日拥有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宜居环境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