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城市与大学”为主题,汇聚了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高水平大学的校长和上海友好城市的政府官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的平台,共商教育合作,共谋未来发展,共享交流互鉴,共谱创新篇章。
中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泰国、俄罗斯等22个国家的政府官员,32个海外高校的校长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苏州大学和南昌大学等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长出席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国际部策划和承办。
开幕式上,爱尔兰科克市市长Mich Finn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市与科克市互为友好城市,多年来始终相互学习、互利互惠,在城市的平台上推动大学合作,在大学的合作中落实城市发展。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在致辞中指出:回望人类璀璨的历史,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城市,都有一所乃至几所著名大学,为其在世界地图上标注了精神坐标,点亮了城市之光。上海大学未来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上海这座卓越全球城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我们提出了一个特别的主题:城市与大学,并发起倡议建立上海友好城市大学联盟。这是大学的呼声,也体现了城市的需求。教育合作是世界各国高校互学互鉴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基于“城市与大学”这一话题,论坛围绕“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服务城市”、“城市与大学的创新体系”与“城市与大学的未来”三个主题,二十多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模式的高校校长与政府官员进行了主旨发言,阐述了其所在城市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分享了城市与大学共同成长的经验与案例,并讨论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革新的时代下,城市与大学未来应如何建立联合的创新体系,开创共赢的崭新局面。
论坛中,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代表学校与意大利萨雷诺大学、圣马力诺共和国圣马力诺大学、拉脱维亚里加技术大学、RISEBA商业艺术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论坛讨论中,大学校长们表示,将充分利用成员高校特色优势,支持学生在高校间跨校交流与培养,推进大学间的师资共享,促进科研领域开展合作,支持大学间开展艺术、文化交流,促进城市间的人文交流。
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10个上海友城的大学参与。当天,上海大学发起成立“上海友好城市大学联合会”。联合会是由上海市高校与上海市友好城市及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的高校自愿组成的大学联合体,旨在推进上海与友好城市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促进城市与大学的共同发展,推动联盟成员间的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实质合作。
论坛上,上海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泰国清迈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共同签署了“上海友好城市高水平大学合作协议”,落实了第三届“一带一路”校长论坛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城市与大学的共生共荣、协同发展。
2018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周年。五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海大学连续三年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国际化战略是上海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抓手,学校通过持之以恒的建设,通过国际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上海大学将以论坛为契机,增强教育开放能力,提升合作质量效益,开放再深化,影响再扩大,为服务上海的城市发展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