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在上海这个“主场”,由杨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开放、包容、创新——海派文化的当代价值”第十八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1月2日在承载着海派文化底蕴的“小故宫”——杨浦图书馆举行。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兼职教授陈东;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伦新;上海大学医学院(筹)党委书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吴仲钢;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张敏;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章明;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和社会各方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著名主持人臧熹主持。
致词

会议伊始,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新致欢迎词,她提及,通过“310:大家话海派”项目,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与杨浦区文旅局“结缘”。从杨浦“三个百年”出发,聚焦上海三大文化品牌,以海派文化为主要切入点,邀请十位海派名家汇聚一堂,举办了多场具有思想引领性的文化分享会、名家报告会,推广海派文化精髓,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展现上海文化自信。

随后,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致词,他提及:自2002年起,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举办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到今年已是第十八届。17年来,群贤毕至,名家荟萃,海派文化研究中心逐步成为研究海派文化、交流学术思想、弘扬城市精神、打响文化品牌的重要平台。各路专家学者孜孜不倦,成绩斐然、成果卓著,每一届研讨会上,都能惊喜地看到许多新的亮点,收获许多新的成果,结交许多新的朋友——研讨会体现了上海的高度、风度,同时,也散发着上海的“温度”。而今年研讨会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放、创新、包容为关键词去探寻海派文化的当代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时代意义。
聘任“特邀青年研究员”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陆续聘请了13位特约研究员,6位兼职教授,聚集了一批热衷海派文化研究、弘扬城市精神的粉丝。为推动海派文化学术研究提供了许多崭新的视角和成果,也推动了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与此同时,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为进一步推动海派文化的研究,特聘请郭骥、黄薇为特邀“青年研究员”,由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伦新为他们颁发聘书。
互赠纪念品

2019年3月10日,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杨浦区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发起,杨浦区图书馆、上海大隐书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推出的“大家话海派”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在合作中,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杨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副秘书长竺剑和潘立敏馆长分别代表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杨浦区图书馆互赠纪念品,期待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合作,
揭牌仪式

正是通过与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的品牌项目“310与沪有约——海派文化活动”的良好合作,也充分彰显了杨浦图书馆的独特海派人文气息。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为杨浦图书馆成为“310与沪有约”——海派文化传习活动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主旨演讲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70年来上海的发展印迹、70年来上海的传说故事,海派文化如何在当下挖掘新内涵、发挥新价值,都是既具有宏大时代意义,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议题。研讨会的主旨演讲环节,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张敏呼应热点,作了题为《开放创新包容--学习理解进博会》的演讲。他指出,作为中国政府重点打造的国际合作平台,进博会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全球化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因而成为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中国方案。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章明立足杨浦,作了题为 《杨浦滨江、向水而生》的演讲。他以一种“局内人”“自己人”的亲切视角,解读了杨浦滨江“锚固”历史记忆、以开放而非开发的理念实现“还江于民”这“大民生”背后的趣闻。

上海大学博物馆研究员郭骥紧扣研讨会主题,作了题为《从大众文化到众创文化——海派文化的当代发展》的演讲。海派文化原是中国文化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城市大众文化,它不只是一座城市和一个区域的文化,它事实上是中国近现代转型文化的代表。而新时代的海派文化,要重视文化传播空间的个性化,利用城市设施和文化精神,为文化传播与消费创造更多适合海派文化精神的空间,构建自由、开放的环境。
嘉宾访谈

随后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嘉宾三人谈环节,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坐而论道,时出妙语启发现场听众。“红色是上海的灵魂”“江南是上海的前身”“海派是必须‘活着’的资本”……只有在这片热土上,才能诞生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走到天安门”;只有在这片热土上,东西方文明才能碰撞、摩擦产生迷人的化学反应,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人才能各展所长;只有在这片热土上,传统与现代并存,毫不违和。当然,“上海不能抱着过去过日子,我们要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成为国际一流的卓越城市,永远向前,永不止步”。
从2002年到2019年,17年来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在探寻海派文化的道路上始终砥砺前行,奋斗不止;也定相信未来可期。
让我们相约2020年第十九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期待更精彩的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