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由上海大学校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工会(妇委)、学工办、出版社、图书馆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一年一度的“书香上大”系列活动在上海大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书香上大 云聚力量”为主题,包括“云”上直播、“云”上首发、“云”端读书、“云”享视听和“云”聚活动等系列项目。“云”上直播、“云”上首发依托B站、抖音等直播平台,邀请到《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作者吴越、《大学生健康指南》编委罗春燕等做客直播间,共同开展党史、校史学习教育,做好开学前防护知识宣教。
阅读《上海早晨》重温红色记忆


上午10:00,在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3楼校史馆,《上海早晨》作者吴越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孙逊老师带领观众重温上海大学(1922-1927)那段辉煌历史。《上海早晨》是80后女作家吴越的长篇历史作品,她以非虚构的手法还原上海大学的历史,描述了这座“红色学府”在1920年代的起起伏伏。
吴越老师从上海大学建校、校舍变迁讲起,让观众领略了名师荟萃的老上大风采,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邵力子、陈望道、李大钊、蔡和森等,或执掌校务,或执鞭教坛,或慨然讲学。他们热心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勇于探索开拓,富有创新意识;道德品质高尚,富有人格魅力,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演绎着教育与革命双重变奏的乐章。
吴越老师还带领观众重温了1923年4月23日这个对学校发展建设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她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邓中夏、瞿秋白、刘华等人的革命精神和满腔抱负。吴越老师觉得上海大学四川籍学子刘华令人印象深刻,还有秦邦宪、王稼祥、杨尚昆、李硕勋等,都从各地辗转来沪就学上大。他们充满朝气,求知若渴,勤奋好学,在上海大学老师的悉心培育和指导下,探求真理,积极思考,追求卓越,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洪流,后来或成为职业革命家,或成为学有专精的理论家和文学家。
通过吴越老师的讲述,从历史的深处打捞出了尘封的记录,也留下了“北有五四运动之北大,南有五卅运动之上大”的红色记忆,展现了上海大学培养新生力量,让“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美誉成为历史的再现。如今,老上大的历史永远写在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丰碑上,老上大的精神也成为了今日上大之宝贵的精神财富,赓续传承。
年度借阅排行榜、借阅达人公布


下午1:30,在钱伟长图书馆书香谷,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上大师生2019年度的图书借阅情况,在线发布 2019 年上海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榜,包括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前16本图书。直播同时发布了40位2019 年上海大学图书馆借阅达人排行榜,并在云上为借阅达人代表赠送了《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媒体中的我们》《楼藏风云》三套图书。

观众在主播的带领下一同观赏了上海大学东区,从钱伟长图书馆到东门的钱伟长雕像,欣赏名为《风》《时之扉》的雕塑,远观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根据老校长钱伟长的教育理念规划设计,钱伟长图书馆和泮溪书店均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用地面积近24万平方米,设计以图书馆为中心,合理布局了工科和文科学院团组,使得整体分区明确、富有韵律感。
《大学生健康指南》线上发布,主编做客介绍防控知识
下午2:00,2020“书香上大”系列活动之“勇担社会责任守护学子健康”——《大学生健康指南》云上首发活动在校本部东区泮溪书店举行。

学工办主任孟祥栋、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戴骏豪出席首发式并讲话。他们指出,公共卫生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学生成才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校内文化企业,上大出版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早在2月中旬,出版社就谋划选题,针对高校学生编写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促进健康教育读本,并决定赠阅全校师生。

云上首发特邀本书编委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副所长、主任医师罗春燕博士,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贝品联做客直播间,与师生深入探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罗博士从1999年起就在上海市疾控中心工作,负责本市学生健康监测及重点疾病干预等工作,是学校公共卫生方面的行家里手。贝品联主任医师从事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几十年,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共卫生专家。嘉宾们介绍学校应如何防控,并扩展到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控知识,以及涉及个人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简短的讲座之后,嘉宾与学生进行了热烈的线上互动。
本次直播是继上期“云赏上大,春和景明”后的又一期内容,在B站“上海大学”官方账号和抖音官方平台全程直播,通过多元的内容和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上海大学还将陆续推出“学院学科”“实验室”“名师大咖”“国际文化”“校园老建筑”等为主题的系列直播节目。
本次直播得到了学校信息办、上海电影学院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工会(妇委)、学工办等部门通力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