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知华讲堂第48期暨今日中国(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新冠时代的迫切使命”顺利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教授应邀通过在线讲座的形式,为六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带来此次演讲。讲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新冠时代的迫切使命”为主题,力在强化国际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培养国际学生的责任意识,共同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为一所大学发展的标志。上海大学以国际化战略推动教育质量提升,覆盖5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8家合作院校或机构,目前已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4530名国际学生。在最新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挺进全球前400,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6名,较上一年度世界排名提升25名。龚教授表示,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的上海大学,在此次波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也彰显了使命担当。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克服了国际学生体量大、国内外流动多的困难,对境内外国际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第一时间制定了规范的管理流程与对策。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校的海外合作高校、海外孔子学院以及国际学生、校友们对中国的真挚感情,在得知急需疫情防控物资的消息后,他们全力支援,纷纷捐资捐物,录制视频,为中国加油祝福。

在这场战“疫”中,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讲述了温暖的抗“疫”故事,体现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人类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共同意识逐渐得到世界人民广泛认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防控和最终胜利或将成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人类向命运共同体大步迈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国际学生如何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何适应并应对未来的挑战?来自土木工程专业18级本科生AL-QAAFI MOHAMMED(也门)说到,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利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有不同的制度、文化和信仰,关键是找到合作之路。”皮卡尔说,病毒不分国界,新冠疫情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凸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际社会只有通过互助、团结与合作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最后,龚教授结合教育部、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与上海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国际学生提升学科专业水平,以跨文化的胜任力肩负责任与担当,同时,期待不久后,相聚上大!

“知华讲堂”是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面向国际学生开展“知华教育”的平台之一,创办于2014年3月,至今已举办48期。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不断创新,拓展国际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培养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国际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解和认知。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知华讲堂采用线上模式,邀请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主讲,为大家精心打造了“知华讲堂”《今日中国》系列云讲座,让大家“身处中国外,了解中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