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 2021/03/30  投稿: 王超    部门: 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3月28日,“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上海大学共同主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联合承办,上海大学影视创作与批评中心、电影产业与中国故事创新研究基地协办。

此次研讨会是在国家出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背景下,在多部重大主题电视剧连续形成收视热潮的时代语境中召开的,可谓正逢其时。会议依托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以“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为核心议题,旨在以科学研讨回应“群众催更”与“时代内需”。为此,上海电影学院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联合策划了此次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影视学术界、创作界、管理界和评论界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展开“四方对话”。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首先代表学校及师生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表明了此次研讨会的发起初心和价值意义,同时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上海大学影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主持会议开幕式。随后,与会嘉宾于上海大学乐乎楼前合影留念,“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研讨会共设有六项主题议程:其中五项议程分别就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全景观照”、“艺术对话”、“多维阐释”、“创新启示”以及“案例分析”展开广域而精深的学术研讨;议程三为上海大学校史剧《红色学府》创作咨询会。研讨会各项议程有序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各抒己见,畅谈现象趋势,对话艺术实践,回应创作关切,重释审美经验。



研讨会议程一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全景观照”,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张斌教授主持,发言人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饶曙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上海电影学院教授曲春景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秘书长戴清依次就议题发表观点。其中,胡智锋教授凝练了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三次转化”、“三重原因”和“三个建议”。饶曙光教授认为重大题材热播剧的“热”归因于现实主义表达与浪漫主义情怀相融合的创作理念,以唯物史观面对重大主题的创作方式。陈旭光教授总结了“新主流影视剧”发展的“三次转折”与“五重空间生产”。曲春景教授依托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伦理转向,阐述“国家治理与精神诉求”、“共同体的象征结构”等新的生产与审美经验。戴清教授结合脱贫攻坚、抗疫、建党百年等重大时事,提出艺术作品都是思想的审美化,功力的高下最终体现在“度”的把握,并由此提出创作的“宽度、醇度与亮度”。



研讨会议程二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对话”,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刘海波教授主持,发言人分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部长贾磊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在站博士后,《山海情》编剧,助理导演,电视剧《大江大河》助理导演,《大江大河2》文学统筹毛珺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跨过鸭绿江》编剧王乙涵;《装台》出品公司“贰零壹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审韩殊。贾磊磊教授将重大主题凝练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国家兴衰荣辱,人民悲欢离合”的题旨,影视剧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触动人心的红色激流与时代赞歌。尹鸿教授结合《觉醒年代》的创作细节,提出影视剧创作要尊重艺术创新、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尊重艺术基本规律以及尊重审美规律等要求。毛珺琳编剧、博士分享了《山海情》创作实践与艺术审美之中的“真”与“实”,讲述了怎样让普通观众并不熟悉的扶贫故事“接地气、不悬浮”。王乙涵编剧结合《巡回检查组》《跨过鸭绿江》等多部热播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经验,提出如何将重大主题转化为具有价值引导和美学创新的艺术作品的问题。韩殊总编审结合《装台》的创作实践,介绍了剧情的现实来源与编剧采风的细节。





研讨会议程三为“重大主题影视作品《红色学府》创作咨询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上电影业(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曲丽萍就此发表主题汇报,并咨询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高长力司长率先对此题材表示高度肯定,并建议重视人物与故事的深入挖掘,形成原型可溯的“历史脚本”。尹鸿教授提出可以将历史真实人物作为时代背景,以虚构人物为主角,融入丰富细节与时代质感。胡智锋教授认为片名当有概括性、抽象度,但不限定明确指向性;主题应当是明确的,但话题可以是开放的;可以尝试重要历史人物“瞿秋白”的形象塑造。此外,饶曙光、贾磊磊、李亦中、韩殊、王乙涵、张阿利、高小立、曲春景、戴清等多位专家学者就作品形式、题材选取、人物塑造、片名拟定以及发行推广等多个维度提出宝贵建议,为上海大学原创校史剧的筹备积蓄了创作“底气”。





研讨会议程四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多维阐释”,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张阿利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周星;著名电视剧导演张纪中;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志忠;《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张国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等学者发表了精彩观点。周星教授以“葱茏现生活,鲜活表人生”的凝练表述点明了《觉醒年代》《装台》《山海情》等热剧所传达的“激荡”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呼应了国家社会时代的新阶段特征。张纪中导演发表了“担当文化使命,弘扬主旋律”的主题发言,呼吁创作界牢记文化使命和创作初心,展现出鲜明的精神气质,观照现实,映照当下,为观众提供更多正面的光明的精神力量。范志忠教授强调重大题材创作要注入现实底色,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网台同播”、“网台互动”等新途径、新方式,倡导拥抱网络文化与青年文化。高小立主任表达了个人对“重大主题”的认同与理解。张国涛教授认为目前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能够较好的处理主题与话题、题材与形象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叙事动力的问题上,张国涛教授结合《特赦1959》《外交风云》等作品,从作者动力和文本动力两方面出发,分析了主题、叙事和情节的剧作逻辑。刘海波教授结合感性认识,以“时代呼唤人民美学的回归”为题,关联探讨了当前热播剧与“十七年电影”之间的艺术共振。





研讨会议程五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创新启示”,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张国涛主持,发言人分别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太原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薛晋文;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波;《中国电视》杂志高级编辑陈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张阿利教授以“地理空间”和“方言”为抓手,探讨了新时代主旋律电视剧地域文化空间生产与美学特征。薛晋文教授分享了重大题材剧中关于“扶贫剧”的思考,分析了其中的创作和传播得失,并探讨了当下扶贫剧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程波教授以“减量提质”为关键词,指明并阐述了行业内电视剧制播比过高的“顽疾”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内卷”现象,提出了如何处理重大历史事件与平凡个体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等关键议题。陈芳编辑基于“献礼剧”的题材细分与创作向度提出了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新向度。张斌教授通过“弹幕”形式,敏锐地捕捉到青年观众对电视剧的反馈,思考并与大家分享交流了“年轻态审美”的观点,具体从讲述故事的视野、主角塑造以及精神情感表达三方面展开。





研讨会议程六为“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案例分析”,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波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李亦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研究员赵卫防;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艺术研究院院长陶冶;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员吕鹏;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王艳云副教授分别结合《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安家》等热播热议电视剧展开案例分析。李亦中教授结合《觉醒年代》畅谈了重大主题给编剧、导演、演员和观众带来的“考验”与“经验”。赵卫防教授从叙事角度、个体叙事、影像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觉醒年代》的艺术审美价值。陶冶院长通过对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读解,生发出许多关于电视剧创作与历史、民族记忆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为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独特视角。吕鹏研究员从实践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角度提炼了优秀电视剧的成功经验。王艳云副教授结合电视剧《安家》探讨了历史与当下众多艺术作品中的“安居叙事”,并提出了在现行语境下探讨人民城市精神和品格力量的路径与方式。研讨会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紧密围绕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创新生产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创新性展开对话交流,会议在六项议题顺利进行后接近尾声。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李坚主持会议闭幕式,同时对此次研讨会做总结发言。李坚书记真挚表达了“感谢”、“感想”与“展望”,感谢中国高校影视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信任;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感谢新闻界、出版界以及创作界的鼎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各位师生的参与。李坚书记回顾了上海电影学院的建院与发展史,并强调上海电影学院作为“年轻学院”正在快速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现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最后,李坚书记再次感谢各位学界、业界老师们的提携和帮助,并表达了有关上海电影学院未来建设的美好展望!



至此,“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文字:刘学华;图片:金恩赐、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