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上大师生第一时间收听收看相关新闻报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校党委书记 成旦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提出殷切期望,为我国高校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指明前进方向。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上海大学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向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前行。当前,上海大学正与上海这座城市一起经受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的考验,学校始终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紧紧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的每一条防线战线,在连续奋战中展现上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朝着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全面攻坚。接下来,上海大学将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广大教师做好为学、为事、为人表率,引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昌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的红色传统与学科优势,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广大师生在学科专业领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把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书写在矢志强国的使命担当之中,让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上大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动力,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上大学子的自觉追求,不断激励新一代上大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校团委书记 冯凌燕:
学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对青年学子的讲话,以及再次对高校学生明确提出“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寄语,我深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上大青年要在知行合一中认识祖国、感悟中国,将所思所学融入实践、提高认识、增强本领,自觉做到和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值此建团百年和纪念上海大学建校百年的历史节点,也要自觉在深挖和展示上大校史资源中,引领当下青年讲好党领导下的百年青年运动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学习中汲取红色力量、筑牢信仰之基。立足当下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团结引领青年,投身志愿服务,让青春在抗疫中闪闪发光,在奉献中展示上大青年的风貌和担当。
教务部副部长,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 顾晓英:
为什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学生如何学好思政课,如何打造更多的思政课“金课”?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让我倍感振奋,深谙责任重大!我是一名有着32年教龄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用心讲好思政课是我走上讲台第一天起就立下的心志。从学习讲故事到学会讲道理,从一人一课互动教学到专兼职教师联袂的“项链模式”,从专注思政课教学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从上海大学一所高校有系统、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发“一院一大课”大国方略系列品牌课程到发起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我们始终在改革中创新,挖掘内蕴在学科知识点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事、物及形成的思想逻辑,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用心教的同时,我们指导学生用心悟,让学生真切体验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颜值”和“言值”,让有温度和有智慧的课程,促进学生思维的锤炼和品行的完善,助力青年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丁华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人大图书馆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社会价值,身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图情档学科应当做好信息社会的基石,不断加强与夯实信息资源建设,守护与传承民族记忆,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邱仁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是要深刻把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努力做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二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两个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马克思主义贯穿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知识体系,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智库管理办公室主任 汪建: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五个学习,即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个学习明确指出培养青年人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素养。上海大学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义不容辞,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与思政教学相互融合,鼓励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大学有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我们要鼓励学生向老教授和老专家学习,努力提升服务党和国家的能力;同时勉励教师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高红明: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教师的期待,这种期待只有内化为教师的自我规范,才能成为教师安身立命的基准。作为教师在平日要自觉修为,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坚持立足于本职岗位,努力钻研业务,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让广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精神,同时也能得到思想的启迪。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作为教师,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不能成为我们的口号,抓学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要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那么文明有信、勤奋好学成为广大学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将指日可待。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艾敏: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倍受鼓舞,同时也意识到肩上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方方面面,致力于让思政工作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我们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复兴需要中国青年,全球治理需要中国方案,这一切说到底都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可堪大任的优秀青年。我们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赓续红色基因,青春向党,不负人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郑丽玫:
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要善于结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深知“立德修身”才能“施教以德”,始终把“德”贯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地探索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在具体实践中,要修身明德,在为师为学为人为事上以身作则,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德行合一,在知识、研究、德性等方面不断长进,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要修德砺能,创新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国家、社会、人民的生动实践中笃实运用知识优势,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文化遗产与信息保护学院本科生 郭春兰:
我的哥哥是中国军人,而我是一名青年大学生。在当前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吃劲状态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哥哥和我之间保护与被保护的差别。我被这个社会保护着、疼惜着,更没有理由与之对立或是在大事面前置身事外。课堂上老师的教诲,疫情下的各地援助物资的到来,一次一次志愿活动中的见闻都让我渐渐明白,大学,除了将所学渐臻深入,更致力于让青年融入社会,让我们可堪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导我们思索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更加坚定地告诉我们——我们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有义务去感应时代脉搏,倾听社会呼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董思琦:
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研学党史,着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着重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方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相信,这是新的历史在书写,我们的祖国乃至世界在新时代中展现出的新姿态迫切需要社会学者的努力去解读和诉说。秉承理论与探讨与经验研究并重,关注中国社会发展与学术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是我们的荣耀和责任。研究生阶段,我们扎根田野,深入基层、实践调研,用脚步丈量都市社区。疫情当前,我们践行志愿服务,观察社会动态,坚持科研学习,踏上属于这代青年人的长征,也定会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赵慧敏: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托青年。青年是时代的象征,是祖国的希望。作为青年党员,要有“学业攻炉冶,炼尽三山铁”的学习态度,要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积极乐观,要有“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求真务实,要有“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的谦虚勤勉。正值建团百年和建校百年,作为上大学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更要扎扎实实学好理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英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胡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人民大学馆藏红色文献中见证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艰辛历程,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要加强保护、推进数字化、促进共享。一方面红色记忆的保护与挖掘一直以来都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配合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等关键性时间节点进行档案资源开发也是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作为档案学科学子,我们应当多多促进红色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与开发,配合当下时代特点,以新媒介、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创新尝试,开发出多形式的开发成果并加强其影响力,加强对外输出,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顾轶铖: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肩负着来自时代、来自国家的重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现在的我们正在大学校园中经历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料,我们应当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扎实自己学业的同时,不断在各项挑战中磨砺自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我们的风采,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理学院本科生 桂静轩:
当下,上海正为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做最后冲刺,作为新时代青年,尤其在当前祖国最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站出来,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贡献志愿力量,做好广大青年学子的表率,牢记党的教诲,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曹诗妤: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考察调研中,总书记再次寄语青年,鼓励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目前上海疫情总体向好,但还需继续努力巩固前期奋战成果,众多青年学生志愿者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站出来,为社会抗疫工作减轻压力,体现了新时代广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全体青年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胡以婉婷:
作为材料学院的研究生,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立志为科研事业的进步贡献自我的绵薄力量。在开始任何一项研究之前,都该充分调研,学习汇总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科技成果,摒弃盲目的重复,形成具备课题组特色的体系。在科研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基于前人所发表的结论,进一步深入探究现象变化,揭示深层机理,争取在关键问题上提出独特见解,寻求理论突破。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虚心求教,更该乐于助人,将课题组的接续发展当做己任。
悉尼工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龚筱淇:
作为悉尼工商学院企业管理的一名学生,我们在课程中从国内外视角出发,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动态,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本次抗疫过程中,众多青年勇于承担责任,走在抗疫一线,各地医护支援上海,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也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老师同学服务,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龚佳明: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基础和关键领域的技术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勇于攻克难题的决心,积极将核心技术应用在实践当中。此时上海正处在疫情期间,作为上大学子,应当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决心,我们当代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践行上海大学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校训精神,将自身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