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一站式服务中心团队获评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发布日期: 2023/09/19  投稿: 水凌波    部门: 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返回

近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公布了第25届(2022年)上海市青年文明号认定集体名单,上海大学两个集体获评“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大学一站式服务中心团队名列其中。

上海大学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于2021年6月,是集信息咨询、审批办理、管理协调于一体的学校综合性行政服务平台。中心服务团队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集体,由学校机关、后勤、国际部系统的业务骨干、人才学院学生团队组成。经过团队两年努力,已有16个办事窗口70余项业务入驻中心,同时设立了法务咨询、家庭教育、就业创业咨询等深度服务,日均受理业务量300余件,师生服务满意率99%。

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入选2021年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一站式服务改革团队”获评2022年“上海大学管理服务创新奖”。近三年来,团队16人次获得上海大学突出贡献奖、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大学管理服务奖等校级荣誉,12人次获得上海大学机关业务能手、机关服务明星、机关系统党员先锋岗等机关系统荣誉。

从“试点探索”到“有效服务”,坚持党建引领

中心运行第一天成立了上海大学机关首个功能型党支部,确立了“困难向前、利益后退、人民第一、不与民争”的支部宗旨。支部在16个服务窗口设置了首批10个“党员示范岗”,中心党员在岗位上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不仅提供优质服务,也在一线倾听和收集师生办事的难点、痛点,及时沟通并尽力解决。

2023年主题教育期间,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题教育成果切实体现在办好实事的工作成效中,制定了“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项调研方案,召开了面向师生、辅导员、二级单位行政人员的专题座谈会,调研了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设立了上海大学“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信箱。“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设以来,中心联动职能部门,帮助师生校友解决、解答了成绩证明、毕业证明、宿舍报修等问题。在互动沟通、有效服务过程中,党组织、党员和师生的心声交织在一起,通过创新基层党建载体使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践行服务为民

团队紧紧围绕更好的“服务为民”这一共同目标,凝聚各方力量,打破部门壁垒,厘清业务难点和堵点,切实解决师生面临的问题。在支部层面开展“上大业务通”专题交流会,分享研讨本部门的业务职能和办事流程;针对新进教师、院办主任及各类师生群体,开展业务宣讲和培训活动,使服务下沉,让师生明明白白办事;2022年疫情期间,团队骨干坚持住校80余天确保工作不断线,以更加有效的后台服务支撑学校的运转,以周到细致的线上服务高效完成用印、咨询、查证等工作。

从“分散化”到“协同化”,推动流程再造

中心以推动业务流程优化为抓手,加强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服务的协同性,提升师生办事效率。通过党校举办的校院治理成效提升培训班、学习上海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虹口区欧阳路街道、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治理经验等,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十大实事”工程,如“毕业就业一件事”现场办理业务由13个减少到5个,办事时间由3天缩短为1天;“科研财务一件事”办事环节由5个减少为2个,时间由3天缩短为1天;“学生门急诊报销一件事”由之前线上预约、线下报销,变为线上填报,线下自助投递,审核实时反馈,报销周期由1个月缩短为1周,通过流程再造使得整体办事环节减少48%,办事时间减少68%,跑动次数减少65%。

从“能办好”到“好能办”,加强技术赋能

团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搭建智能化的服务框架,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随时办、帮你办。中心支部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党支部结对,多次走进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学习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经验和举措,经过三年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实现师生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率显著提升。同时,打造数据支撑下的柔性化业务柜台模式,通过线上预约对接时段业务需求,实现潮汐式服务。两年来,中心引入并不断优化智能自助终端、自助打印机、报销投递机等全天候智能设备,实现了基于电子印章24类证明自助打印,年均打印各类证明1万余份,报销投递3000余份,自助打印1万余人次。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文明号”既是荣誉、更是动力。上海大学一站式服务中心团队将继续肩负时代使命和育人要求,以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服务上大师生,全心全意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撰稿:唐传星;摄影:陈雯、韦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