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纪念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上海大学诗词系列活动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3/10/19  投稿: 郑丽    部门: 文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10月13日至15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为纪念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而筹划的诗词系列活动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本系列活动由“首届‘兰雪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审会”“首届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研讨会”“第五届智能媒体和诗礼文化研究论坛”“高韵流芳——第七届中华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五场主题活动组成,来自全国及海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吟诵队伍与上海大学的学生齐聚一堂,感怀先辈精神,发扬古典文化,使诗词古韵焕新生。

一 首届“兰雪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审会

10月13日下午,首届“兰雪杯”全国诗词大赛评审会在上海市衡山北郊宾馆召开。松阳县千百年来人文鼎盛,其中张玉娘的爱情故事与诗词作品《兰雪集》流传不绝,实属古邑松阳最为璀璨之明珠。基地受松阳县人民政府委托,广泛征集优秀诗词作品,探索诗词赋能文旅与现代生活,让诗词与这片土地历久弥新。自2023年7月19日发布征稿启事以来,大赛共收到1681篇投稿作品,经过初筛,初选入围作品540首;经过通讯评审,遴选进入决赛作品150首;会评之前,每位评委从150首作品中甄选出50首优秀作品,评审专家组就得票最高的50首作品进行评议、讨论,按作品质量确定了最终获奖名单。

二 首届诗词精神与科学精神研讨会

10月14日上午,首届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研讨会在上大宝山校区拉开帷幕。王玉明、吴硕贤、涂善东、陈懋章、高金吉、刘合等知名两院院士,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副会长沈华维、刘庆霖、张存寿、曹辛华,秘书长何江等中华诗词学会领导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倚云等多位科学家、诗人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和相关部处、学院领导及教授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文学院陆甦颖书记与文学院博士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博士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和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分别致开幕辞。王玉明、吴硕贤、涂善东三位院士分别发表主旨演讲。陈懋章、高金吉、刘合三位场外院士以邀请代表发言或在线参与的方式探讨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分享创作心得。最后,王玉明、吴硕贤、涂善东三位院士向上海大学本科生书院赠书。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女士为三位院士颁发书院导师聘书。

开幕式结束后,各位院士和诗词研究专家展开学术研讨。第一阶段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先生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和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先生致辞。部分专家为新成立的“科学家诗书画研究中心”揭牌。成都采薇阁书店总经理王强先生向上海大学捐赠相关学术书籍。第二阶段由暨南大学教授赵维江先生主持。曹辛华、刘庆霖、沈华维、张存寿、何江、韩倚云、江合友、林志国、王强、莫真宝、赵安民、朱国伟等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各高校诗词研究专家以及出版界人士进行研讨。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有助于学界对院士诗词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给予更多关注。

三 第五届智能媒体和诗礼文化研究论坛

10月14日,上海大学第五届智能媒体和诗礼文化研究论坛召开。本论坛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旭光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先生、上海大学董乃斌教授、复旦大学蒋凡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金贤珠教授分别致辞。本届论坛的主题报告与分组研讨紧紧围绕智能媒体视阈下诗礼文化的传承创新与诗词唱和的发展展开。学者们充分磋商,在“诗礼文献整理与诗礼文化传承”“智能媒体与诗礼文化创新”“诗词作家、作品的整理与研究”等议题见解独到,推动相关研究向纵深处拓展。论坛闭幕式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王卓华主持,诗礼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尹楚兵致闭幕辞。

四 第七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

10月14日晚,高韵流芳——第七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在上海大学图报厅举行。11位专家共同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团,对此次大会进行指导。经过激烈角逐,最终,17家高校的吟诵队伍来到现场共襄盛会。

本次诗词吟诵大会共分为四个主题,用吟诵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诗意。

第一板块:音接千载,诗韵流长

《诗经·周南·关雎》、《长歌行》、《诗经·秦风·蒹葭》被深情演绎。蒋凡教授和冷卫国教授做出点评。他们认为,吟诵的魅力就在于“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第二板块:高情千古,家国在心

《诗经·小雅·采薇》、《寻汨屈子》、《江陵千树橘,终南一颂扬》、《七律·长征》唤起观众心中对家国的热切眷恋。刘德隆教授和刘勇刚教授做出点评。在平仄上都有十分“本色”的表达。吟诵者也能够将诗乐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表演的气氛过浓。

第三板块:寄情咏志,歌且从容

《咏怀蜀相》、《小石潭记》、《淮安览古》、《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六首》古典气息浓郁,使人穿梭在古今之间。彭玉平教授和杨雨教授做出点评。他们认为这一组同学的吟诵做到了情境和情调契合,除普通话吟诵外,还有方言吟诵,极具地域特点。

第四板块:古今和鸣,雅颂新声

《凤求凰》、《将进酒》、《台湾竹枝词》、《柳宗元、杜牧、梁启超、毛泽东诗歌联吟》、《水调歌头》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李定广教授和杨赛教授做出点评,他们认为吟诵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感受诗歌之美,更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只要持续努力,一定能重新推动传统与艺术、科技、文化的结合,促成中国古典文化的重新涅槃。

大会还受到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大家纷纷用吟诵、朗诵、奏唱等多种方式积极声援此次盛会。随后,林峰先生、肖瑞峰教授和钟振振先生对整场活动进行了点评。感谢上海大学所举办的吟诵大会昭示出传统文化关于传承和弘扬的可发之势。

颁奖典礼

活动最后,根据选手表现,评委评分,《凤求凰》获得特等奖。《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关雎》获得一等奖。《寻汨屈子》、《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咏怀蜀相》、《将进酒》、《长歌行》获得二等奖。《诗经·小雅·采薇》、《淮安览古》、《台湾竹枝词》、《柳宗元、杜牧、梁启超、毛泽东诗歌联吟》、《水调歌头》、《小石潭记》、《江陵千树橘,终南一颂扬》、《长歌行》、《七律·长征》获得三等奖。

这场“高韵流芳”吟诵大会以传统中国式读书法吟诵为媒介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学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力量。

五 《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发布暨学术座谈会

10月15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唱和诗词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的“《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于上午八点半在上海市宝山区衡山北郊宾馆召开。来自多所高校的四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出席了此次会议。

据悉,《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由上海大学教授姚蓉主编。此套丛刊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唱和诗词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收录明清唱和诗词集318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对于推动明清文学的深入研究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开幕式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王卓华先生主持。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宁镇疆教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生训编审、上海大学终身教授董乃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杨庆存教授分别致辞,肯定《丛刊》价值并恭贺正式出版。廖生训编审和上海大学文科处副处长金桥两位先生为新书揭幕。

随后,学者们围绕《丛刊》及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丛刊》主编姚蓉教授首先介绍了新书编纂和提要撰写情况。各位教授与学者都参与了讨论并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国内学者认为,唱和是推动中国韵文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文学生活方式。国外学者均提及明清唱和诗词集研究与域外唱和诗词集研究的互动。他们一致肯定了《丛刊》的重要意义。会谈最后由邵炳军教授总结致辞,指出应更加全方位、多视角推动唱和文学的研究。

《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的出版,意味着学界第一次对于明清唱和诗词集进行系统全面整理与研究,必将催生明清文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推动明清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据悉,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已成为上海大学乃至华东地区颇具特色的“人文品牌”,其举办的系列诗词活动致力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诗"与"礼"的二元统一,为传承中华古典文化,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撰稿: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