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上海大学副校长于雪梅专程来到宝山校区东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地考察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顾晓英工作室,围绕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开展专项调研指导。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教务部副部长、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围绕“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作了详细汇报。她回顾了在各级领导支持关心下,上海大学从思政课教学创新到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20年历程,尤其详细阐述了“12344”上海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及建设成效。
一是抓住一条主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2014年,学校将首创的思政课“项链模式”运用到通识教育课程,率先开发“大国方略”通识课,深入挖掘通识教育课程的思政内涵和育人元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找到国家需求与自我发展成长的连接点,增进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连续开发育才大工科系列之“人工智能”“红色传承”和“理论中国”等系列课程,激发学生积极拥抱智能时代,打开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得到学生欢迎,各界肯定。目前,学校已有1门中国系列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中国系列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
二是学校设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各专业学院修订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推动每位教师每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三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示范引领,建设国家级-上海市-学校-学院四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落实四级教师培训……学校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校和领航校,进而又率先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编制出版多部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出版3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著作,出版专著、教研著作20多部,成果辐射全国。
顾晓英还对我校课程思政经费投入、各学院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工作着力点等作了汇报。
于雪梅副校长认真听取汇报,并交流互动。她充分肯定了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育人成果。她认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颜值有言值”,有创新有实效。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于校长强调,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要立足“课程”,激发各学院主体性,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提升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上海大学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要更多体现示范性,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教育综改要求和首创经验,讲好新时代伟大成就,结合上海大学红色学府特色元素,产出更多育人成果。
课程思政建设是于校长分管本科教育教学以来首个调研专题。秋季学期,她会积极深入一线调研听课看课,加强各部处和院系联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管曹园园参加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