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理事会会议在上海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 2025/10/20  投稿: 段秋婷    部门: 新闻传播学院   浏览次数:    返回

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主办、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理事会会议”于近日在上海顺利举行。

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印第安纳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拉夫堡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与理事会代表齐聚一堂,就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上海大学国际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国际合作处处长崔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副院长牛盼强、副教授尤杰、何琦隽和青年教师代表董新夏等出席会议。理事会由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理事会秘书长刘幼琍教授主持。

崔巍副部长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上海大学向远道而来的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成员院校的专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和真诚感谢。崔部长表示,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各成员院校的齐心协力下,成长为汇聚14所成员院校的繁荣学术共同体,在这里,联盟搭建起了常态化的跨国交流平台,通过深度合作与交流为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上海大学始终将国际化作为核心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学校开放姿态的彰显,更是服务全球教育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今年的联盟会议以“AI 在教育与研究中的应用、协作及未来方向”为核心议题,各成员院校激荡思想、凝聚共识,共同书写 AI 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理事会主席、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钟布对联盟理事会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强调了本次会议对于全球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并称赞了上海大学作为联盟主办方在人工智能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创新的敏捷洞察。钟布院长表示,希望能通过此次会议凝聚多方思考,深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教育的互动发展,共同回应人工智能对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提问。

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理事会秘书长刘幼琍在会上作联盟工作报告,具体介绍了联盟目前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她在工作报告中阐述了2025年联盟的使命、目标以及新举措和新方向,着重总结了联盟成员正在进行的教育合作项目,包括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2+2本科双学位课程,与香港城市大学的1+1+1联合硕士学位项目。此外,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高丽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师生还参加了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创创意项目。未来,联盟期望打造更多的互动活动,扩大师生人才交流项目,开展更丰富的联合研究及其他学术活动,凝聚联盟成员的力量,共同推进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茁壮发展。

会议上,中外专家学者积极发表对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发展与教育的最新见解。印第安纳大学传媒学院院长David Tolchinsky指出,该学院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改革,将构建涵盖历史伦理、方法论及专业应用的课程矩阵,并同步推动建立全校层面的AI教学研究规范,同时,倡议在推动前沿创新的过程中,尤应关注技术伦理与心理健康两大核心议题。

萨塞克斯大学的Sally Xiaojin Chen副教授从其学科课程设置引入,阐述了AI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结合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协作。此外,她介绍了几篇来自萨塞克斯大学最新的AI与新闻传播的相关研究,为智能传播学术研究提供丰富视角。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全球项目副院长Fritz Cropp分享了多媒体与人工智能在现代叙事上的变革性运用。他通过真实案例来阐述这一见解,并由此引出教授多媒体与人工智能新闻学的实践经验,为智能时代新闻学的创新发展带来有力参考。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广告与公关助理教授Chuqing Dong展示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在人工智能相关学术研究与创意实践方面的亮点成果,并介绍了结合AI的教学变革与创新实践,通过相关学生作业的精彩呈现,生动展现了教学成效,提供了AI赋能创意的多元视角。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副校长John Downey从跨学科研究中心切入,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不同视域下的AI传播学术研究,学院聚焦人工智能的方法论、全球比较与实际应用三大方向,产出了多篇关于人工社会性、算法伦理及全球AI文化的国际高水平研究,为智能传播研究的深度发展提供了思路。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洪浚浩教授介绍了该校新近推出的 “AI+X” 学位项目,并特别赞赏上海大学在推动国际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前瞻性贡献,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合作与交流。在谈及未来联盟的 AI 教育发展时,他建议可鼓励成员院校学生共同参与由联盟主办的各类 AI 应用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跨校合作与实践交流。

香港城市大学传媒与传播学系系主任黄懿慧就智能时代传播范式的创新与未来发展方向发表见解,强调新闻传播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在 AI 浪潮中负责任沟通的能力。她分享了该系五大研究方向,以及与剑桥大学、康乃尔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术合作实践,并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多元角色的协作对新闻传播教育至关重要。

韩国高丽大学媒体传播学院 BK21 研究与教育中心负责人 Se-Hoon Jeong 教授介绍了该院在持续优化教学结构方面的最新进展,逐步构建起多元而完整的传播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新增了AI+创意、广告、伦理等模块,以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同时,高丽大学也积极拓展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形式,并期盼与联盟携手深化交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终身教育与国际事务副主任Lee Chu Keong透过该院教师的学术研究展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广阔面向,并引出对其底层逻辑与本质的深入探讨。他强调,相关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深层理解;同时也指出,应以辩证态度看待并运用 AI 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坚守人类的创造力与主体性。

韩国成均馆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系主任 Jiyoung Lee 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分享了在此背景下运用 AI 开展创新教学的实践方向。同时,他表示期待扩展学生的国际交流网络,并与联盟成员共同探讨、重新界定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关系。

悉尼科技大学专业实践项目负责人Martin Newman分享了目前AI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现状,他表示,高校需要跟上人工智能浪潮,但必须注重AI应用的伦理及其他长期问题,希望与联盟成员共同面对新闻传播教育领域所面临的AI带来的隐忧和挑战。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Sean Redmond介绍了创意教育领域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生成式AI在影视、音乐等媒体制作中的创新应用。与此同时,他表示教育界在拥抱AI的同时,也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与合作精神,以应对这场既充满机遇又伴随挑战的创造性变革。

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钟布指出,在人工智能深刻重塑传媒行业的当下,未来传播教育将迎来根本性变革,该学院已成立人工智能传媒中心(AIM),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传播解决方案,以推动社会公益与跨学科研究。该中心下设AI与说服、AI与方法、AI与媒体心理学等实验室,聚焦生成式AI舆论影响、健康数据分析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等前沿领域。AIM的创新实践已覆盖低空经济、体育科学等多个场景,成功利用AI预测模型将公众接受度提升20%至30%,展现出“传播赋能AI,AI助力传播”的融合发展理念。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分享了智能媒体传播在教育、科研与国际合作方面的展望。他指出,上海大学在智能传播教育领域走在前沿,正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一流学院,培养引领智能媒体发展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当前,学院已形成多元的学科发展布局,服务于国家、上海、产业、及行业战略需求,并在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十九项“全国第一”的成就,全面构筑智能传播的高地。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开展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并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与专题论坛。未来,学院将与联盟成员携手推进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联盟交流合作、推动 AI 教育与传播实践落地,严三九院长建议联盟成员派若干名高校学生赴上海参与学术交流与产业实习。学生将参访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并在联盟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学习与研究。该倡议获得广泛响应,与会代表认为此举将扩大联盟影响力,推动兼具 AI 素养与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迈向新阶段,并期待在后续讨论中加以完善与推进,进一步增进联盟对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贡献。

国际新闻传播教育联盟于2018年10月20日在上海大学正式成立,该联盟由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和中国香港的知名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组成,目前有14个成员学校,秘书处设在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其宗旨是推动联盟成员学校间的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合作,促进成员学校间教师与学生交流和研究合作,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成员学校实现其教育与研究使命。联盟以双边或多边方式展开合作、共建平台,以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联通业界等方面展开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八年来,联盟每年召开理事会,共同探讨阶段性成果,展望下一步工作,加强了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推动了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增进了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