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30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的“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青岛落幕。上海大学参赛研究生团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3项,另有华为赛题专项奖二等奖1项;同时,机自学院杨帮华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上海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旨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活力和科研潜能,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本届大赛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AI核心方向,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0余家单位的3421支队伍报名参赛。经多轮评审,最终252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竞逐一、二等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创新实践竞赛为抓手,搭建跨学院交流平台、挖掘优质项目、做好针对性指导、强化激励引导,鼓励导师、研究生团队积极参与高水平创新实践竞赛,以赛促学,形成师生协同共进的良好创新氛围,有效提升研究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次赛事我校共有37支队伍报名参加,前期党委研工部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并组织计算机学院、机自学院、通信学院、微电子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相关学院导师、校外专家集中对各参赛团队项目做好赛前指导。未来,学校将进一步鼓励广大研究生将创新智慧从赛场转向社会、走向解决真实世界痛点的广阔天地,在AI浪潮中勇做破浪前行的开拓者!
附件:“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
上海大学获奖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团队队长 |
团队队长 所在学院 |
团队成员 |
指导老师 |
奖项 |
1 |
多模态脑控无人机系统 |
夏春骏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温一飞 张真栋 |
杨帮华 |
一等奖 |
2 |
感知反馈一体化智能眼睛开创人机共驾新体系 |
陆逍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周承昊 高深 邱凡珂 |
岳涛 唐明 |
二等奖 |
3 |
基于 Agent 的复杂问题个人问答系统 |
聂轩韬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 |
— |
华为专项二等奖、全国三等奖 |
4 |
智影前瞻——智能前列腺影像诊断系统 |
丁诗杰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徐君宝 夏东琦 王海波 |
岳晓冬 |
三等奖 |
5 |
玲珑知心—AI Native 打工人平台 |
夏楠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王银 章倍铭 |
孙继伟 |
三等奖 |
6 |
大模型驱动的多模态智能评测系统 |
李崇新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陆诗雨 段潋 |
王含章 |
三等奖 |
7 |
SmartCAD:船舶智造工坊 |
段昕怡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龚一飞 江光普 涂康 |
武星 |
三等奖 |
8 |
基于生成式模型的材料智能生成与微观电磁表征解析系统 |
蔡泽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徐俊丽 何俊轩 陈明 |
唐明 |
三等奖 |
9 |
银龄智动·AI 姿态感知康养助手 |
满雪萍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陈智越 王海兰 唐果 |
|
三等奖 |
10 |
基于大模型高效迁移的低资源超声影像辅助诊断系统 |
周雪莹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刘俊峰 王健 |
施俊 |
三等奖 |
11 |
“矿区智维”——多维技术赋能下的全方位矿区守护 |
续沛霖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魏治鹏 林典 龚奕丞 |
岳晓冬 |
三等奖 |
12 |
原地智污——基于AI优化算法的场地污染智慧修复平台 |
谢佳伦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张浇 陈依然 占杍 |
魏亚强 |
三等奖 |
13 |
小样本精确预测模型-智能穿戴式血糖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
郑远举 |
微电子学院 |
高子建 雷强 潘颖 |
梁洁 |
三等奖 |
14 |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心脏术后康复方案智能生成 |
樊盼盼 |
未来技术学院 |
逄晓龙 邱彦杰 刘之源 |
岳晓冬 |
三等奖 |
15 |
基于AI+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智能分析 |
毛凤扬 |
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
蒋巧莹 朱钰 曹振谦 |
岳晓冬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