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上海赛区英语组演讲赛项在上海大学东区1号楼蔡冠深讲堂举行。来自上海20所高校的31名选手齐聚上海大学,本着“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国才担当,展开激烈角逐。本届大赛旨在通过英语演讲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当代中国发展,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主持。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陈永捷,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副总经理任佼,外研社上海信息中心主任颜涌波,外研社高等集群营销中心上海市场经理李琳,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实验实践处处长杜晓庆,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主任孟祥栋,教务部教学改革处处长、综合处处长余长君,教学运行处处长袁晓君,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贺利,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副主任佟丽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小琴,副院长张建琴以及师生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在致辞中表示,“外研社·国才杯”是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标杆赛事,系统性地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专业本领的实战型拔尖外语人才。她强调,学院始终秉持“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承办这样一场高水平的演讲比赛,正契合了学院培养“中国灵魂、全球视野”高素质外语人才的理念。大赛主题抒写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风采与奋斗气概,也是将“外语+中华/海派文化+国际传播”融合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舞台。

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副总经理任佼在致辞中向晋级选手表示祝贺,并对上海大学的赛事组织工作表示感谢。她指出,大赛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通过深耕“第一课堂”、激活“第二课堂”、创新“第三课堂”、拓宽“第四课堂”的完整体系,为高校构建国际化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全面解决方案。她特别强调,大赛与“国才考试”紧密衔接,为优秀学子提供实习实践和省赛、国赛的外卡通道,充分体现赛事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随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戴朝晖做了简短总结并宣布比赛正式开始。他指出本次比赛不仅仅语言技能的竞技场,更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宣言场,鼓励选手展现“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国才担当,在比赛中碰撞思想、展现才华,用语言的力量传递好中国声音。
本次比赛采用严格赛制,选手通过抽签决定出场顺序,依次完成3分钟即兴演讲与2分钟问答。选手们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充分展现了出色的语言功底与临场应变能力。经激烈角逐与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金奖14名、银奖17名。
“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作为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要赛事,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大赛自2019年起连续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体现了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威地位。2023年,大赛正式更名为“理解当代中国”大赛,赛事体系持续完善,新增口笔译及多语种竞赛项目,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本次上海赛区比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上海大学在外语人才培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实力。大赛为上海高校学子提供了展示外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为推动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悉,除本次演讲大赛外,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还于10月25日及11月2日成功举办了“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的综合能力大赛、笔译大赛、以及口译大赛三项重大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