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 2025/11/19  投稿: 王婧    部门: 期刊社   浏览次数:    返回

11月14日上午,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图书馆、出版社、期刊社联合主办的2025年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研讨会在期刊社顺利举行。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党委书记王远弟,出版社副社长石伟丽,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介凤,期刊社社长曾桂娥、副社长袁浩,出版社、期刊社相关老师以及参加研究生写作辅导项目的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出版社期刊社青联会会长吴领叶主持。

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介绍了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在提升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方面的举措,以上海大学写作中心为平台,图书馆、出版社、期刊社三大部门通力合作,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一对一”论文写作辅导,已经成为写作中心的三项品牌工作,在校内外显示度越来越高,已成为促进研究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她希望把这三大品牌工作的优势延续下去,助力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

上海大学图博档党委书记王远弟介绍了上海大学写作中心的情况,指出写作中心是汇聚几大部门力量组成的志愿者联盟,是跨部门合作的工作结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连续多年举办,合作院校逐年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优秀论文评审活动公平公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牌化效应显现。他希望未来能继续做好服务,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写作能力。

上海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石伟丽介绍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出版工作的具体进展,指出丛书精准击中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难点、痛点,直面学生需求,受到了老师们和学生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社将继续与各部门、各学院协同合作,打造精品教材,助力人才培养工作。

上海大学图书馆介凤老师详细介绍了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的情况。六年来,学生投稿的数量、地域分布、学科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投稿的主题越来越多样,且体现了人工智能、红色主题等时代特色。嵌入研究生系统培养平台的学生论文辅导预约系统已正式推出,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到写作中心的辅导项目,方便预约,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界面,提高显示度。

上海大学出版社陈强老师介绍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的出版进度和未来计划。目前出版社已策划“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29种,其中19种已经面世,今年新出版4种,丛书中部分书目已多次重印或修订。出版社也在积极联系各学院、对接写作进度,希望后续丛书其他书目尽早问世,圆满完成丛书出版任务。

期刊社“一对一”论文写作辅导中文社科组组长李孝弟老师代表组长发言。他指出,“一对一”论文写作辅导开展已有三年,期刊社志愿者们用心辅导学生,非常期待有更多学生来预约。未来要思考“一对一”辅导怎样与学院开设的写作课程合作互补、相辅相成。人工智能已经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人类面对新挑战,AI时代阅读和写作能力如何培养是一个新的课题。希望能借这次总结研讨会听到学生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以便完善接下来的志愿辅导工作。

出版社期刊社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上大期刊屋负责人吴领叶老师对期刊社“一对一”写作辅导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指出期刊社集结全社力量,组建了由编审领衔的三个辅导组,组织近30名专业编辑参与该项目,体现了期刊社打造“刊学研”平台的积极作为。上大期刊屋将结合参与项目的师生反馈,加大宣传力度、持续优化服务,继续为提升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做贡献。

来自法学院、外语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的多名研究生代表结合自己接受辅导的过程分享了个人体验和对项目的建议。学生代表指出,与编辑面对面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对提升论文写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在问题意识、文献梳理、论证逻辑、写作规范等方面,辅导老师及时给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实操性的建议,使论文质量和学术性大幅提升;一对一、面对面辅导,能收获很多细致的建议,也很有人情味,学生代表们感谢志愿者老师的付出,希望这个项目能惠及更多学生。

最后,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曾桂娥表示,期刊社与研究生院、图书馆、出版社等多个部门组成志愿者联盟,积极协同,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年一度的总结研讨会,既是回顾过去,更是规划未来。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优化细节,共同为培养卓越研究生贡献力量。